摘要:黄新德是黄梅戏表演艺术中重要的领军人物,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黄梅戏表演艺术中的佼佼者。黄新德将黄梅戏的韵味演绎得生动、形象,具有较为明显的趣味性和韵律性。加强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研究,能够充分彰显黄新德先生的崇高的人格魅力,进一步弘扬戏曲文化,将黄梅戏表演艺术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本文主要针对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展开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以供相关人士的参考。
关键词: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建议;研究
一、引言
黄梅戏在历史潮流的冲击之下,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充分彰显出了黄梅戏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黄新德在黄梅戏表演艺术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黄新德先生是品德优良、成就突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深受观众的大力追捧与欢迎.在黄新德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他塑造了多个生动形象的黄梅戏角色,为黄梅戏表演艺术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黄新德的推动下,推动黄梅戏表演艺术在戏曲文化中经久不衰,为黄梅戏表演艺术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二、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相关概述
在经过百年历史的演变与进步中,黄梅戏已经成为安徽省不可或缺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其艺术风格更具清新质朴、优美流畅等特质,对我国表演艺术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黄新德是黄梅戏的杰出代表,想到黄梅戏,必然会联想到黄新德,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黄新德凭借着独特的唱腔、角色塑造以及舞台表演等,将黄梅戏表演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已经成为黄梅戏表演艺术中的闪耀光芒。结合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色来分析,其中,唱腔是戏曲表演艺术的特色之一,充分彰显出了黄梅戏独特的唱腔特色.而黄新德汲取了京剧、庐剧等兄弟剧种的精髓部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演唱风格,著有“黄派唱腔”之美称,深受广大观众的热爱。同时,他将京剧的唱法融入黄梅戏中,真实地诠释了人物的内在情感,将作品感情基调通过唱腔完美地诠释出来。黄新德利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向观众系统地讲述了戏曲的定义、表演特征等知识,使观众对黄梅戏表演艺术有了进一步了解,充分彰显出了黄梅戏的艺术特色。比如:王少舫扮演的《天仙配》董永、《夫妻观灯》王小六等角色,黄新德都能在继承原有剧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经过他改编、移植等新剧目中,人物形象更具生动性、个性化,比如《龙女》姜文玉、《墙头马上》裴行简以及《雷雨》周朴园等,黄新德对待诸多角色都能保持住高度的认真态度,能够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借助于自身特有的表演艺术风格,将剧中人物个性特征充分彰显出来。
三、黄梅戏表演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市场需求量逐渐缩小
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海外艺术和通俗文化的引进严重影响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戏曲艺术。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精神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人们的欣赏风格与欣赏需求具有较强的多元化、丰富化特征,以往单一的戏曲演出模式很难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全国戏剧艺术演出市场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局面:大多数文艺团体停止了排练演出,演艺人员往往自创致富道路,创作人员难以根据演员的实际特征来进行作品的创造[1]。
(二)领军人物较为匮乏
我国梨园一直都比较注重剧种领军人物的力量,也就是“角”的力量。具体来说,梅兰芳和周信芳等是京剧重要的领军人物;而黄梅戏舞台上的领军人物就在于严凤英、王少舫、黄新德以及马兰等大师,这些名人对黄梅戏戏剧种的稳定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然而现在的黄梅戏界中,大大缺少代表性极强的演员,比如像严凤英、黄新德等。
(三)新秀培养的断层
人才的培养是戏曲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对于戏剧新秀的培养。现阶段,黄梅戏在表演新秀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较为漫长的系统化工程,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而且在现行的社会形式中,主动学习戏曲的人才少之又少,戏剧市场迎来了并不景气的局面。
四、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的具体建议
(一)着重分析黄新德个人的表演特色
黄新德的个人表演是无人能及的,有着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首先要学习黄新德独特的唱腔,在继承传统戏曲的基础上,融入进了强大的生活气息感。黄新德注重运气、发声以及唱腔等方面的灵活运用,并且融入自己特有的情感,更加深入人心。其次,要学习他独特的表演才能,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绘声绘色,无论扮演何种人物角色,都令人赞不绝口、赞叹不已。他的手眼身法步将人物形象主观地展现了出来,使观众有所仿佛他就是此人的错觉,舞台表演极具逼真,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地步。黄新德功底深厚,一投足、一甩袖、一转身等都是为人物精心设计的,成功塑造了多种具有代表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在演董永时该表现的是淳朴、执着,而在演周朴园时,就得表现出他的老于世故和工于算计。角色塑造实力非常雄厚,能够在不同角色扮演中游走自如。由此可见,黄新德的个人表演特色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我们要加以继承,并且深入研究与学习,将黄新德独具一格的表演特色传承和保留下去。黄新德在王少舫先生的指导下,通过“赴港”演出的大好机会,黄新德完成了这一任务。在1981年时,安徽省黄梅戏将要手赴香港,作品主要包括《天仙配》、《女驸马》等,而《天仙配》是众多作品中的关键所在,黄新德当时是艺校里的学生,尚未充分了解董永这一角色,但是在王少舫先生的指导下,黄新德积极投身到了角色扮演中。在饰演《天仙配》中,黄新德嗓音洪亮、身材挺拔、非常有底气,不仅将董永这一角色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而且融入了一定创新因素,为观众带来了崭新的视觉感受,获得了戏曲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与追捧,是黄梅戏舞台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加强黄梅戏的“圆”、“真”理念的分析
1.我国黄梅戏的舞台表演,经历了无数艺术和文化的积淀,慢慢已经形成了围绕“写意”为主的表演艺术形式,“真”是其艺术文化底蕴,却借助于虚拟化和程序化的表演形式来得以表现。戏剧演员黄新德往往会采用程序化动作来再现生活场景。因此,在戏曲表演中,观众与演员们要加强情感的沟通与强化。在戏曲表演过程中,要动作有条理、有秩序。而在黄梅戏表演过程中,在虚拟化表演的影响下,要遵循真实的生活写照,使黄梅戏的表演非常之形象、生动,进而能够有效带动黄梅戏灵动的自然美的出现。2.针对黄梅戏戏剧表演方面来分析,必须要充分反映出生活的实际情况,如果戏剧演员在舞台所表演的内容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状态出现不符,将会大大影响到观众对戏剧的审美。因此,黄梅戏表演艺术必须要加强对“真”理念的重视程度。比如:在《打猪草》中都充分表现出了浓厚的乡村生活环境,符合人们实际生活状态,给观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表演艺术虽假尤真,展现出了戏曲的艺术魅力,将虚幻与真实充分结合在了一起,进而要保持住黄梅戏“真”的美学艺术特色。
(三)注重黄梅戏的创新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黄梅戏戏曲艺术的创新,既要紧跟时代脚步,也要对历史传统进行一定的保留与坚守,要从黄梅戏艺术的本体特征出发,将黄梅戏强大的包容性和可塑造性充分发挥出来,积极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时代内容、思想内涵以及表现方法进行创新、丰富,做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兼收并蓄,实现思想性、艺术性等高度统一与协调,更好地顺应现代人的戏曲需求。如下主要以剧本和演出形式、唱腔、舞台美术的创新为主:1.加强剧本方面的创新。对于传统剧目而言,要进行一定的继承,不应该全部摒弃,要提供符合群众喜好、彰显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目的表演艺术,在社会需求日益升涨的趋势下,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丰富化、多元化。在以往传统剧目的演出中,比较枯燥无味,其新意严重不足。因此,黄梅戏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在新剧本的创作中,要带有一定的时代感和民族特色,比如湖北省创造了《李四光》、《苏东坡》等新剧目,备受群众的喜爱与关注。2.加强演出形式的创新。针对戏曲演出而言,必须要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充分彰显出戏曲演出特有的艺术生命力,戏曲演出要做到能够平易近人,从观众生活身边小事出发,要易于观众接受。剧目的演出形式要进趋多样化、丰富化,融入进高超的演技。所以黄梅戏必须要不断创新演出形式,并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增强自身的艺术感染力与影响力。3.加强唱腔和念白的创新。花腔和平词是黄梅戏唱腔的重要类别,花腔主要围绕演小戏而展开,生活气息和民歌风格比较深厚。其中,是整本戏中的重要的唱腔之一,较为婉转悠扬,往往都是利用大段来进行叙述和抒情等。同时安庆地方语言在黄梅戏语言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花腔小戏的唱词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变通性,小戏采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然利用官话唱。因此,黄梅戏要充分彰显出“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并融入一定的“花腔”特色,善于吸收和采纳其他音乐的特色,进而使音乐方面更具穿透力和感染力。
(四)打造黄梅戏特有的文化品牌,拓展音乐语言
1.可以创立优秀的戏曲文化公司,传承黄新德的优良品质,设立黄梅戏专频、举办票友大赛,保证黄梅戏戏曲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并利用黄梅戏杰出的表演特色和风格,将其融入文化品牌的塑造中。以高标准去培养黄梅戏演员,定期播放黄新德典型的舞台表演剧和唱腔讲解视频,使更多的人都能够了解到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2.音乐语言与拓展语言没有太大的区别,现代人能够提升审美高度,也推动了听觉欣赏的上升,黄梅戏中音乐语言的拓展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人们普遍将其视为创新与固守的有机融合,有些观众对传统的黄梅戏表演艺术较为热爱,但是也有的观众更加注重创新,所以大大推动了黄梅戏多元化表演,必须要在传统腔调上融入一定的创新因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充分彰显出黄新德优秀的艺术魅力与艺术涵养,巩固黄新德在黄梅戏艺术界中的强大地位。黄新德对黄梅戏表演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积极培育了一大批后辈力量,为黄梅戏的长效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要学习和借鉴黄新德在黄梅戏中的表演特色与表演风格,不断加以创新与继承,并且学习他淡泊名利、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等伟大品质,从而推动黄梅戏艺术朝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志耿.山水人文安庆府徽风皖韵黄梅城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综述[J].中国戏剧,2015(10):46-47.
[2]皖文.薪火相传为黄梅——记黄梅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新德[J].中国人才,2014(19):38-39.
[3]易凌启.不同的月亮不同的黄梅戏黄梅戏《半个月亮》沪上研讨会摘录[J].上海戏剧,2013(12):27-29.
[4]潘英.走进戏曲解读黄梅——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在安庆图书馆举行讲座[J].黄梅戏艺术,2012(03):71.
作者:李清涛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