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由神曲《忐忑》引发的“忐忑”审美以及“神化”审美
讨论由神曲《忐忑》引发的“忐忑”审美以及“神化”审美
摘要:神曲《忐忑》一时间以其奇怪的形式和演绎方式(唱腔、唱调,演唱者龚琳娜的独具一格的风格)红遍大江南北。本文分析了此曲的结构以及人们的审美视角。
关键词: 《忐忑》;龚琳娜;无歌词;神曲;审神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126-02
娱乐至上的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红遍大江南北那婀娜多姿的芙蓉姐,到打扮雷人乞丐模样的犀利哥,从头插一朵大花的杨二车娜母,到迅速蹿红五湖四海的各位伪娘,从自信爆棚的“彪悍凤姐”,到现如今我们讨论的唱神曲的神“角”——旅德歌手龚琳娜。
龚琳娜何许人也?
新近认识她的人多半是从她的那首神曲《忐忑》开始的。
那么,何谓《忐忑》,此曲又因何而红呢?
但凡是粗略看过《忐忑》视频的人多会捧腹。一位样貌可谓是稍有几分逊色的歌手将满脸涂彩,十分认真地在演绎一首无人能知无人能晓的歌曲。演唱者丰富的表情,溜圆的眼球,时上时下的双手展示了这支曲子丰富的诠释度和演绎力。该曲在铿锵有力的一呵声中结束,颇有些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之感。此曲没有歌词、节奏忽快忽慢,延长着者龚琳娜不但脸不红、气不喘,还能融合京剧里多种角色来演出。从小学声乐的她是贵州贵阳人,曾被授予“民歌状元”的封号,后嫁了位德国作曲家,即这首《忐忑》的作者老锣。此曲腾空出世后,模仿者络绎不绝,包括王菲、陈奕迅等大牌歌手,都曾经挑战模仿,因其难度太高,还未有人挑战成功。据说,杜汶泽的太太把他演唱《忐忑》的视频发到了网上,于是出现了史上最经典的“斗鸡眼”版《忐忑》。而梁静茹也翻唱了一个据说是“史上最斯文”的版本,而在贺岁片《最强喜事》里还买了该曲的版权来娱乐一把大众,闹得更是满堂烘烘。许多网友说此曲十分之“给力”。这是他们听完这个曲子之后的普遍感受。但是也有一些相对特别的,有的网友说:“我听了好多遍,感受也随之发生变化,我想用‘七心’来概括这个历程,即心惊肉跳——心有余悸——心花怒放——心旷神怡——心悦诚服——心领神会——心照不宣”。还有网友说:“通过《忐忑》,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音乐感受,其实早就被程式化的旋律和程式化的表现形式禁锢多年,突然有这么一道闪电划过积云厚重的天幕,石破天惊之余,那种生命本真的抒发、原始的力量和幽默感,让我有一吐胸中块垒的痛快!”……(1)
“将神曲进行到底!”是他们的普遍愿望。他们认为,龚琳娜就是音乐界的周星驰——表面滑稽,内里深沉,传递着深邃的中华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巧辩、哲思。
然而反对的声音就认为龚琳娜是在践踏艺术。认为她在民乐器的配合中,演唱了一首在国际声乐界流行的无歌词,极似“乱哼哼”的《忐忑》。之所以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乃至被评为“神曲”,更多地在于龚琳娜的表情:因为唱得过于投入,她的表情实在是太夸张了:时而惊讶、时而喜悦、时而沉思,由于表情变化过快,乃至于充满了喜感。而后面吹民族乐器的大哥更是激动,吹到节奏快处还青筋暴突。再加上电视台在后面配的一本正经的字幕,就显得更有趣了:“《忐忑》运用戏曲锣鼓经作为唱词,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个音色在极其快速的节奏中变化无穷,夸张变形,独具新意,这首作品刚刚荣获了欧洲举办的聆听世界音乐作家作品演唱大奖。” 《忐忑》出自德国作曲家老锣之手,因为长年研究中国传统民乐,老锣甚至比真正的中国音乐人还要拿手。“这已经是四五年前的旧作了,当时他写出来拿给我,唱得我上气不接下气,我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跳出来了。”这个感受是龚唱此歌时的真实体验,所以才把此歌起名《忐忑》。《忐忑》一出,就有无数网友摩拳擦掌竞相尝试。会唱歌不会唱歌的都可以来模仿,懂音乐不懂音乐的都可以懂得《忐忑》。追“奇”斗“怪”成为了时尚!此时此刻的人们,或许,在彼时他们无法完成模仿芙蓉姐姐说话和跳舞的“重任”、或许他们也无法超越彼时“凤姐”那前300年和后300年纵横捭阖之势。但此刻,他们由于自身的审美价值的选择或者由于时间和历史的选择,让他们从“审丑”蜕化(退化)到了如此审“神”?无神不审,无神不欢! 于斯“神曲”面世,粉丝追捧者众,(艺人)竞相模仿者众,一股追“奇”斗“怪”之风,由《忐忑》翩然而至《丢丢铜》。这不能不让人想到,是不是歌坛又生“芙蓉姐姐”与“凤姐”?而今,茫茫受众一窝蜂地追捧“超人”般的演唱速度、“百变”的演唱者表情滑稽感、“雷人”的歌词难度,“达人秀”似的嗓音变化,这是不是说明人们的审美观念又从“审丑”堕入了“审怪”之境?
所谓“音乐是流动的书法,书法是凝固的音乐”。如此“给力”的音乐在于它的“场值”足够的大、足够的多。在后现代主义的空间中,所有的这些具有解构意义的音乐文本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值得去探究的客体。(2)我们需要重估一切价值,如瓦格纳,严重地败坏了音乐,把音乐看作是刺激疲惫精神的手段——因而他使音乐患病了。(尼采悲剧的诞生) 在一切排列有序的现代工业链条组成的工业文明社会中,后现代主义其解构的意义就是从有序中寻出错乱的顺序,从排列中整合出杂乱无章的状态,解构我们所自然而然接受的整齐、干净、有秩序、讲条理的生活样貌。反映在工作环境中,就是一派流水线的,整齐划一的程序。但是,后现代文明,不许时刻遵守这些规章条例。还生活以复杂的原貌。或是将其变得更复杂,或是将其变得更自在随意。无独有偶,每日按部就班工作的人也应该在这样的一种后现代的呼吁之下稍稍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不必每日都怎样,不必每天必须干嘛……用凌乱的状态来点缀生活为什么不会更好呢?说不定,那就是最符合事物原初的状态的。说到龚琳娜的歌曲和她的老公老锣。在大家都朝向脸谱式的状态唱歌和创作的时候,龚夫妇摒弃了人们常走的路,而是另辟蹊径,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歌唱家放身于自然之中,懂得中国音乐的老锣则运用配器、旋律音节、伴奏型等来自由衍生。更值得一提的是,歌词文本的无限再生性。其实,大量的运用叹声词、拟声词,就是用充沛的感情来展示歌曲要传达的内容。 那么,这些词汇的大量运用,其实也是说明该文本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一、针对神的场/能量/力的方向
在《美学散步》中,宗白华先生说“我们的宇宙既是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所以它根本上是虚灵的时空合一体,是流荡着的生机气韵。”(3)而易经《说卦》也同样说阴阳之道: “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4)在现代物理学中,“场”的概念于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道”或“气”类似。由古至今,音乐都承载着平衡阴阳的作用。在管建华教授的《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这本书中,对于阴阳的审美辩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京剧行当中 生、旦、净、丑等角色,就具有不同音乐能量形式的表达功用,这也充分体现出阴阳相生的各种音乐能量形式的整合,也是不同人物性格于音乐能量的整合。”(5)
不同行当不同的打扮,也有着不同的场域和不同的能量。《忐忑》就是一个“杂糅”的产品。杂入“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不同音色,使得能量场与众不同。或者,在每个人的嘴中都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因为不同的角色、力量、色彩、能量值等。所以,从演绎的角度上说,此曲是独一无二的。对于龚夫妇是如此,对于自娱自乐翻唱的我们更加是如此。每个演唱者的“阴阳之和,情感直觉”都各不相同,所以呈现出的场/力量/能量也各自不一。
二、针对神“歌词”
因为神秘,所以神奇!
号称是你听了一万遍,也听不出唱的唱什么。整首歌曲无一句歌词,多是龚琳娜根据京剧唱白发挥的咿咿呀呀,网友针对歌词竞相讨论。“得儿得儿得儿唉呀哟哎呀”“阿姨压抑带个刀”“带个刀带个刀带个刀带个刀……”
谈及《忐忑》的无歌词, 其实最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就是同样获得了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年轻歌手周鹏 (萨顶顶)。在歌手萨顶顶获得沉寂了六年潜心研修词曲后,她以“无词歌”打动人心,凭借中国元素和电子声音,迅速在欧美市场蹿红,红遍欧陆,引起阵阵“萨风”。无字无词歌的创作方法是无独有偶, 龚琳娜的此曲《忐忑》则正是这样一首没有歌词的音乐。所谓音乐即是语言,龚曲向萨曲致敬,并且展现出的是更大的可能性、更开放。
就其“咿咿呀呀”的拟生词的演唱,有人总结出她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但是,这个歌词不能承担“表意”作用。也就是说,即便是我们听出所谓的可供记录的歌词也会因为其在汉语语词当中并不能够传达意义,不能够表达作者要表达的东西而失去其“所指意义”。
三、众家话“神”
在《忐忑》之后,由龚琳娜与六位“声灵合唱团”成员表演的无伴奏合唱《丢丢铜》登陆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咿咿呀呀的呓语”《梦中忐忑》上了2011网络春夜联欢晚会,与此同时,在网上也再度刮起“龚氏旋风”。龚琳娜携带“声灵合唱团”走到宝岛台湾演唱,同样迎来阵阵热浪。但是也有人因为其歌词不明、曲调不明,而别人们叫做发“神经”的“神”曲。一面是倒它的力量,一面是挺它的力量。如此两极的评论,二元化的评价就发生在这个红得发紫的乐曲《忐忑》身上。
着名音乐人、流行音乐协会主席陈小奇认为:“《忐忑》的走红是因为创新的手法让观众觉得新鲜,虽有猎奇的成分在,但龚琳娜的做法本身已经为传统音乐赋予了新时代的时尚元素,而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是值得鼓励的。” “我们不能固守传统,一成不变,有创新才会有进步。”(6)
复旦大学的教授顾晓鸣认为,《忐忑》的爆红应从美学价值上认识“怪文化”。他认为,这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社会允许有标新立异的东西出来。现在不仅允许特立独行,而且还希望能够出创意,这也是这会进步的体现。昔日《病梅馆记》中的受批判者,如今可以大摇大摆地欣赏病梅,欣赏奇形怪状花花草草。二是经过这么多年美学创意的开放,公众已经开始习惯甚至追求某种怪诞风格。因为公众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于是接受不一样的文化也成为个人特质的体现。三是在今天这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络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吸引眼球的重要性。所以,“怪文化”的流行是“内外夹攻”的产物,使得每个人都锐意求新、求怪。
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究竟谁能主“神”?还待众眼定声名!!
注释:
(1)来源于网络google.
(2)来源于网络豆瓣网.
(3)同上.
(4)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第224页.
(5)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第227页.
(6)同上.乐曲结构,它是各种“曲式”中的一种:三部曲式,在节目将近结束的时候,又提到了“复合曲式”,即大的结构是三部曲式,而在三个部分的第一部分本身,又是一个小的三部曲式,这种大结构中套着小结构的,就是复合型曲式。假如三部曲式当中,每个部分、尤其是第一部分本身只是个“一部曲式”的话,当然就不是复合型曲式了.
参考文献:
[1]滕守尧 主编.弗洛伊德的美学[M].四四川人民出版社.
[2]刘再复.李泽厚美学概论[M].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管建华.中西音乐文化比较的心路历程[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