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舞蹈呼吸的特点与运用
一、呼吸在舞蹈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呼吸在舞蹈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舞蹈训练中如果弱化呼吸的训练会有什么后果?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而缺乏呼吸的训练,那样的舞蹈会美吗?近几年,看过一些学舞蹈的孩子,身体的软、开、度和技巧都不错,但是跳起舞来,身体的气息是不通畅的,导致动作较为生硬,或者只是为了动作而舞蹈,缺乏内心的感受,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打动自己的舞蹈,如何能让观众感动?
呼吸是生命的原动力,是舞蹈艺术的生命源泉,具有生命力的舞蹈才会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共鸣,美的享受。生理上的呼吸是内在的,而舞蹈中的呼吸是外在的,舞蹈中的呼吸是与动作相辅相成的。把心静下来,调整好呼吸,让思想更专注身体,通过呼吸带动肢体的舞动,舞蹈会更能准确的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通过静心呼吸而跳的舞蹈,会让舞者跳的时候感觉自己身体的气息是通透的,跳完后感觉是淋漓尽致的。这样的舞蹈,怎么不叫人感动呢?
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以心带情,以情带动",这句话的意义就是要心与形统一,也就是内心与外形动作要协调融合。那么心又怎样表现呢?表现内心的变化并不只是面部表情变化,它也在于对呼吸的运用和控制。例如:当人紧张时呼吸是小而快的,并有些屏气,生气时呼吸一定是沉而重的。由此可见,心情变化不仅反映在面部而且也直接从呼吸中体现出来,那么心与形的统一也可以解释为气与身的统一,"以心带情,以情带动"这句话的实质就是要呼吸先行于动作,由呼吸去带动动作,由体内呼出去的大小去波击外部的四肢,而且属于松弛状态,反之,快呼气是人的重心一定是向上的,集中的。掌握好了这一规律,我们可以配合动作和节奏来控制呼吸的大小,并充分利用呼吸对人体的帮助来展现动作的风格。正确的调节呼吸为跟随动作的变化来变化呼吸,可以使动作具有生命力,增强舞蹈的魅力。
二、各类舞蹈呼吸的特点和运用
(一)中国古典舞中的"气"和"身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涵义异常丰富,不懂得"气"就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特点。中国的哲学、戏曲、中医、甚至书法都非常重视"气".现代舞蹈某些基本原理和太极拳、气功理论一脉相通,如"心行气,气运身","力由脊发","气沉丹田"等。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中首先接触的就是气息的训练,在课堂中称为"提沉"元素。"提沉"是指由人体内的深"呼吸"而带动的身体上下运动。吴晓邦先生依据人在生活中对"气"的本质认识、明确地将"气"作为舞蹈表演元素之一;李正一和唐满城教授创建的古典舞"身韵"教育体系将这种艺术化的气息--"提沉",作为"身韵"训练中的重要内容而贯穿始终。这一方面基于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对"气"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提沉"训练为"气"在表演中的应用拓宽了路径。
从"提沉"的动势来看,它们是上下的呼吸动势,如在做"沉"时,由自然呼吸使气下沉到丹田,在此过程中,腰椎节在下压,形成胸部微含;在做"提"时,要求在"沉"的基础上进行深呼吸,感到气息从丹田提到胸腔,由胸腔把腰椎拉直,由"沉"的微弯状态变成提的直立状,并产生气息往上、头顶虚空的感觉。"提沉"的训练可以加大身体的表演幅度,因为"提沉"的训练目的就是解决一个"通"字,即心与气通、气与意通、意与身通、身与气通,解决了这个"通"字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身体的僵硬和不协调,使身体达到高度松弛和自如。而"冲、靠"是"提沉"基础上"斜移"之动律;"含、腆"是"提沉"直接的发展和强化结果;"移"要先经过"提",并在"沉"的过程中完成;"旁提"是在"沉"往上"提"的过程中,身体由下经"移"往上的上身弧线运动。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大量的造型和预动需要这种艺术呼吸,再加上"神、意、劲、律"的训练,将形体和情感和谐统一,从而体现"闪转腾挪"、"行云流水"的气质。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呼吸特点大致分四类。一是快吸、快呼,这种呼吸方法常出现在动作小而快,跳跃性的动作。如:蒙族舞的耸肩、双肩、拨碗等。它所表现的情绪多为欢快的、喜悦的;二是慢吸、慢呼,这种呼吸方法常出现在节奏较慢,上下起伏节奏平均的动作中。如:朝鲜族"古格里"的单一动律蹲;云南花灯的正崴等。它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缓慢、悠长、恬静、连绵不断。三是慢吸、快呼,这种呼吸方法常出现在慢起快落的动作中。如:藏族舞弦子部分的基本动律"屈伸".用这种呼吸可使动作显得流畅、有重量,脚下有根。四是快吸、慢呼,这种呼吸方法常出现在快起慢落的动作中。如:傣族舞的基本动律蹲;藏舞弦子部分的"三部一撩";花鼓灯中的"风柳步"等。用这种呼吸可使动作看上去很轻盈、柔美、秀丽。
以上这四种呼吸方法是最容易出现也最容易掌握的,只要我们把这四种基本的呼吸方法掌握好,并合理的恰当的运用到组合或作品中,那么我们的舞蹈会更具活力。此外,朝鲜族舞蹈的呼吸就更为丰富多彩,它除了以上四种呼吸方法外还有:快吸屏气、提气、慢呼;慢吸屏气、提气、快呼;两次呼气、沉气、呼吸一次。这几种呼吸方法是朝鲜舞蹈中较为有特色的呼吸,它常出现在晃身动作中,使其舞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动作对空间的占有更为广阔。
(三)芭蕾舞蹈中的呼吸。芭蕾的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一般是躯干与四肢有机结合的动作,伴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长短而进行的,这些动作又与呼吸相结合,形成各种律动姿态,即:动作的柔韧性、延伸性、流畅性、爆发性练习等,相随的呼吸也各异,有吸气到呼气、吸气再提气、慢吸快呼、快吸慢呼等等。表现以上各种动作的特性都是由力度而得以体现的,而这些力度又受呼吸深浅的影响。如动作的爆发性就需要深沉及快速的呼吸配合,这样做可以使肌肉的内在紧张度增大,由于力的反作用关系,通过外表更加凸现出来。而动作的柔韧性,在律动过程中,因力的相对减弱,要配合以轻的呼吸,肌肉的紧张度也不明显的外显,只在其"中"进行。正是由于这样的呼吸相组合,使芭蕾舞在从一个动作向另一个动作过渡时,在其中形成韧性,动作过程如流水,流而不断,具有独特的流畅性,即使在舞姿的瞬间停顿时,也同样因为呼吸的延绵不绝,造成"余音"相连的效果。
(四)现代舞中的呼吸。现代舞中的呼吸视觉很明显,瞬间的凝聚爆发,瞬间的全身松懈,瞬间的腾跳翻转,瞬间的跌落倒下,在激烈动作中一刹那屏住呼吸停顿静止等等,都是依靠呼吸的,从而使观众在视觉上获得美的享受。着名的现代舞蹈家玛莎。格雷姆她的舞蹈中心思想就是强调呼吸,她对人的身体在呼和吸之间的变化及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科学的研究。从这种研究角度出发,发展了"收紧与放松"的动作原理,着重呼吸的动力,灵活运用肢体,吸气时人体伸张,吐气时腹部收缩,使身体做出跌落、旋转等动作,再化成各种复杂的肢体语言。她认为舞蹈家可以依靠呼吸作为推动力量,使身体完成旋转、跳跃、翻身、跌倒等技术技巧,也可以用呼吸去表达痛苦、恐惧、疯狂、喜悦甚至痉挛、抽搐的情感。
而中国台湾的林怀民更是将中国的太极、武术、甚至书法中的呼吸运用到舞蹈中,开创了有典型中国元素文化的现代舞流派,成为第一位跻身于与皮娜。鲍什齐名的世界舞蹈编导大师行列的中国舞蹈家。他带领的云门舞团,最基本的训练就是静坐,他叫演员不要把眼睛打开,"感觉气如何带着你走",主张信仰和身体本原的归依,打开照亮灵魂的"心眼",更加细心地阅读自己的身体,他抓住了"太极导引"的精髓:融合练气的功法,以意练意,以气练炁(元气),以"这种心静用意的原则,注重精神、身体的锻炼,使意识得到集中,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精神的紧张,消除现代社会所形成的压力".从太极导引强调的"松软""旋拧""沉缓"打开,在徐纪先生教授的拳术之中,吸纳"气行外劲""内运外动"的法则,将通过流转之气形成身体末梢幻化的无形,转变为由内力控制的运气形成的末梢遒劲……林怀民处处强调并从呼吸开始,气沉丹田,从此发力,让舞者看清自己的重心。当随着吸气延展向空中的指尖带动着身体,在短暂的悬置后,伴随着吐气如高山重石般坠落--这是一种中国身体文化中独有的"松坠".通过这些呼吸的训练,使舞者达到收放自如、动静相宜、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境界。
结语
综上所述,呼吸在舞蹈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它贯穿身体每个部位,带动舞者运动,带给观众一种行云流水、自然的舞蹈审美特征,没有完美的呼吸就没有高超的舞蹈艺术表现力。呼吸在舞蹈中的作用和它在舞蹈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素质训练,是培养和造就一个优秀舞蹈演员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手段。在舞蹈训练中如何将呼吸更加科学系统的传授给学生,也是我们当今值得探讨的课题。舞蹈自身的运动规律,从功能性和审美风格出发是我们寻找和提炼更加直接、有效的训练手段的依据和准则。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它反映着古今中外保罗万象的人文历史、社会生活与自然景观,除了其本身的肢体美还包含着作品多姿多彩的形态美、情感美、意境美等。将呼吸运用到舞蹈训练和表演中,其显着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效果会得到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