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舞蹈 > 学术论文 >

关注民族特异性是民族舞蹈保护的关键之所在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关注民族特异性是民族舞蹈保护的关键之所在

    文化与环境各个因素在总体的综合变化中,既显他变量的性质,也呈自变量的性质,即每一因素的自身变化都是其他因素变化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成为其他因素继续变化的原因(20)。通过以上对中国舞蹈民族特异性的各种舞蹈生态因素的分析,可以发现民族舞蹈与舞蹈生态环境的关系极其错综复杂,舞蹈的民族特异性是在多层次、多维度关系上被决定的,它是多重舞蹈生态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民族对社会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各民族舞蹈因生态环境不同而不同,而同一类型、同一民族舞蹈差异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如在湘西剑川的少数民族中同一类型的“打歌”明显地具有不同特点。彝族与傈僳族的“打歌”,脚上动作占的比重很大,只跳不歌,无固定旋律,曲调随意性很大;剑川东山白族的“打歌”,载歌载舞,表现为诗、歌、舞三位一体,表演队伍增加了一些纵行直排的穿插变化,加强了上身和双手的动作。这是因为彝族与傈僳族生活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至今还保留着一定比重的狩猎、游牧生活,因而他们的“打歌”保存了更多的原始古朴风貌。白族主要居住在坝区,经济文化相对先进,因而白族“打歌”中保留的原始风貌要少一些,变异的程度更大一些。再如苗族因居住的黔东南和黔西北的生态环境差异,导致芦笙歌舞的不同。前者聚族而居,生活稳定,因而芦笙歌舞多为欢乐、热烈、稳健;后者分散居住在高寒山区,生活艰苦,芦笙歌舞长于机巧,有一定压抑感,舞蹈动作灵巧,并加入杂技表演,表现出艰苦斗争中机敏坚韧的性格。
    当然,随着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互相影响、互相吸收的力度加大,也会出现舞蹈民族特异性分化、组合、融合的现象。如云南普米族和纳西族、白族、彝族、藏族、傈僳族、汉族等兄弟民族相邻或杂居相处,民族文化之间互相影响。“醒英磋”中的道具扁铃、拨浪鼓等,明显是受了藏传佛教的影响。“仆瓦磋”中的作揖等动作,又透出汉族文化的影子。一个民族舞蹈与其它民族舞蹈的融合程度越高,它的外显性标志(如舞蹈语言、表现形式等)就越弱。其实,一个民族舞蹈对变化的生态环境会积极应对、适应,会借用某些外来生态环境的因子,以实现对变化环境的适应,协调并维持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如居住于云南通海的蒙古族,其现有的生态环境与原有的生态环境迥异,虽然他们表演白族“霸王鞭”,演唱彝族“跳乐”的曲调,但是他们的服装与头饰则仍是蒙古族的,仍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其舞蹈在调适中仍不失民族本色。
    民族舞蹈是活态的非物质文化财产,是民间创造的原生态艺术,是民族个性特征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征。舞蹈民族特异性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永久性印记,牢牢地附着在舞蹈的各个层面。尊重舞蹈的民族特异性,就是尊重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本身。从民族舞蹈的多样性来说,它的根基在于人类生存地域环境的多样性,在于各民族的生存方式(包括实践方式、认识方式、生活方式等)各自的特殊性,还在于各民族的情感、心理等的特殊性。只要这些多样性、特殊性存在,舞蹈的多样性就不会消失。多样化的民族舞蹈不仅使世界舞坛避免成为单调的清一色,维护丰富多彩的状态,而且能使世界舞坛充满活力和生机。民族舞蹈多元化发展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是舞蹈艺术走向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世界的体制与其说是创造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的同质文化,不如说是一种多样性代替另一种多样性;新的多样性更多地建筑在相互关系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自主性之上的”(21)。每一种民族舞蹈都有其艺术价值、艺术特色,趋同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而成为乏味的舞动。如果不遏制民族舞蹈的趋同化倾向,就会使各民族原汁原味的、绚烂多彩的舞蹈荡然无存。正如法国总统希拉克所言,“如果只有单一语言和单一文化,将会出现真正的(文化)生态灾难”(22)。为避免和抵制民族舞蹈的趋同化现象,必须自觉发扬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优势。
    民族舞蹈之所以需要保护,因为民族舞蹈生态环境正在逐步脆弱化。从生态学角度说,脆弱的生态环境主要是由于人为作用的影响,若干重要的环境成分,如物种、土壤和水分、空气质量等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人为的干扰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地球表面几乎所有地域的生态环境,当生态环境退化超过现有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维持目前人类发展的限度时,就会产生多样化减少乃至消失的生态灾难。当前,民族舞蹈生态环境出现危机的征兆,如舞种日趋萎缩和消失,舞目锐减,显要动作变形,传承者减少,播布区的面积不断缩小,民族舞蹈资源总量下降。“如果我们丧失了具有人性本真的原生态文化——根和源,犹如丧失了我们的‘精神植被’”(23)。培植舞蹈民族特异性的生态环境的脆弱化、生存土壤的恶化,不啻给民族舞蹈生存敲响警钟。若再不改变这种生态环境,民族舞蹈之花就会凋零、失落直至消亡。
    宏观的舞蹈生态环境逐渐全球化,外来的“新、洋、美”强势舞蹈“物种”冲击着本土的“土、旧、丑”弱势民族舞蹈“物种”。西方文化对我们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信仰取向等造成的巨大冲击,正在消解民族文化抵御力,破坏民族舞蹈生态环境中的精神和文化植被。当然,全球化对民族舞蹈的效应并非只是消极、反面的,它也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全球化使民族舞蹈增加了开放、交流的机会,对舞蹈的民族特异性的传播十分有益。在交流中,人们会加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观念的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对民族舞蹈的独特价值的肯定,加大对民族舞蹈的保护力度。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 艺术留学
  • 中国美术高考网
  • 优路教育
  • 高分无忧
  • 河南成人高考
  • 电大中专
  • Copyright © 2006-2024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5290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418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