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一、情感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
对舞台表演艺术而言,情感表达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身为一名舞台演员,能够进行有效的情感表达,是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需要演员具备熟练的表演技能,还要拥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换言之,情感表达是在深入理解与感悟作品、感悟角色情感的基础之上,融入或结合表演者的个性特征,然后以全新的语言和动作来进行的高度表演。以著名笑星宋丹丹和黄宏在1990年元旦晚会上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为例,其之所以能在首演时就引发巨大的反响和轰动,除了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契合当时的社会发展主题、反映当下的社会发展现状,以及作品语言的诙谐幽默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两位笑星很好地揣摩到了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完整地表达了作品所要体现的感情,故而能在当时引发社会的情感共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好的作品也需要好的表演来进行诠释,如果演员的情感表达模糊、不到位,那么即便是再好的题材,无法通过演员来释放出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思想和情感,作品的表现就是失败的。
二、演员舞台表演中的情感表达
身为一名演员,要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深入表达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首先要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以自己的情感来揣摩作品中的情感特征,力求将二者相结合并与广大观众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首先,通过专业训练,提高情感把握和表达的技巧。关于“演技”一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将其定义为“以正确的语调来诠释不同情感”;俄国文艺批评家谢洛夫则将“能够完全体现作者思想,并且补充令人期待的心意”的表演称之为完美的表演。由此可见,情感表达能力与演技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演员想要在舞台表演中更好地把握自己以及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便需要接受专业的训练,来提升技巧。现实中,我国当今活跃于舞台的诸多艺术家,都是经过专业科班训练的,郭德纲师从侯耀文,宋丹丹就读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培训班——这些专业的学习都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个人的表演技巧,形成了其独特的表演风格,且对其日后能够更好地把握角色情感亦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与意义。其次,深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把握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思想。小品也好、相声也罢,甚至是舞蹈、声乐表演,只要是立于舞台而进行的表演艺术,都拥有一定的作品创作背景。所有的表演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把握其作品背景、所属流派以及创作风格特点,唯有如此,表演者才能深入了解作品内涵,体味作者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思想情感。以赵本山等在2010年央视春晚表演的小品《捐助》为例,其间所塑造的三个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毫无类同。据悉这起小品的剧本改编于一则真实事件,赵本山在拿到剧本后的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这则所谓“捐助”的真实情况,之后结合自己多年的舞台表演经验,对剧本提出了更为恰当的修改意见,使之能够更好地展现剧本中所涉及的冲突、矛盾、尴尬甚至是笑点,从而有效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最后,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丰富自身情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切的艺术形式皆来自生活,所有的素材内容均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小品、相声这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颇为相关的表演类型,更是需要演员倾注热情、倾注心血,甚至一些演员为了能够更好地揣摩作品情感,理解人物心理特征,主动投入作品所塑造的人物的真实生活环境当中,亲身体验同样境况下的心理状态与思想情感。如此,实际舞台表演过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有血有肉、真实而不虚假,引发观众更多的情感共鸣。举例来说,赵丽蓉老师在接到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于198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稿子时,为了使自己举手投足之间都能找到“英雄母亲”的感觉,特地联系到了几位真正的“英雄母亲”,并与她们促膝长谈。通过这样的方式更为深入地、全面地把握了作品的角色定位,实际表演时就能融会贯通、水到渠成。
三、结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将其阐释为一切的艺术素材来自于生活,生活素材经过艺术家的筛选以及再次创造形成了艺术。舞台表演中一切人物形象的设计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这就注定了演员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并将其融入对作品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品读过程中,才能将其以丰满立体的形象展示出来,完成表演的同时,最大限度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