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舞蹈

来源:国内高校  浏览: 次  作者:中国艺考网

宗教与舞蹈

    莽莽远古,人类脱离开动物界,来到这个孤立无援的世界上,除了一双手,一无所有。自然界给他们提供的是险恶而又奇异的环境,时而狂风怒号,风雪交集,时而雷鸣电闪,暴雨倾盆。一切的一切都使他们充满恐惧,感到神秘。然而生存的需要,迫使他们如饥似渴地探寻着宇宙万物的奥秘,寻找各种自然现象的答案。但物质生活的原始生产方式制约着他们的这种寻求,他们找不到真正的答案,这样便换来了人类最初的一个观念“万物有灵”。
    太阳
    万物有灵,这是原始人类的一种普遍的信仰,由于太阳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最引人注目的、令人不惑不解的,运行不已的对人类生活最有影响力的发光天体,所以在原始文化之中遗留下许多崇日的痕迹。就像是各个名族都有的乐器——鼓。它形似太阳,且在出土的大量鼓上都能找到类似太阳的图案。太阳作为一个可直观直感的实物,对全人类都是可以言传形造的。因此,原始部落人群对太阳的崇拜始终没有脱离太阳的本体形象。
    月亮
    月亮舞蹈要比太阳舞丰富多彩。月亮的行程是多样化的,形状也在不停地变幻中,这便引起了人类的兴趣。月光是皎洁的,柔美的。
    图腾(火,水、葫芦、面具、纹身)P49
    图腾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人奥季布瓦族方言“ototeman”意为“他的亲属”或“他的图腾标记”。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有葫芦图腾崇拜和与之相关的芦笙舞。57
    彝族崇火,信仰和敬奉火神“阿依迭古”。说此神高兴时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不顺心时带来火灾。彝族崇货还表现在耕种前烧山要祭山火;在野外宿猎燃火要祭火;过年时要祭火塘,并终年不熄火;盛大的火把节撒火时要祭火。彝族舞蹈中,围着火塘和篝火跳舞、火把节举着火把挥舞等形式都是火图腾观念的遗存。
    崇拜谁的傣族居住在澜沧江流域,供祭澜沧江水神。景洪傣族人称此江神为龙女神,傣族爱水,勤于洗濯。村寨内的水井,设有精致美观塔形井盖式的小建筑物,以保持水源清洁。三月三的泼水节是辞旧迎新的年节,此时沐浴更衣,以水互相泼洒,依然是“洗濯胈除,去宿垢”的水图腾古风。泼水节的三四天中,表演的各种舞蹈多带有水的特点。如在舞姿造型上的“三道弯”和手臂各关节的弯曲。傣族古歌谣中就有把水比作蛇的描写。例如《打山歌》:“山头有小河,流过树木间,水清流得快,看上去蛇跑。”此诗不仅描述了清水似蛇,还勾画出水的动态。当然。今日体态的三道弯和手臂的弯曲,远非蛇、孔雀和水的简单模拟。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中说过:“昔民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无常,其诸现象,又预见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中指出:“在极为漫长的一段时期中,野蛮人的思想停留在人类创造神话的时代中,人类是怎样生活和思想的,所以他们对神话的解释往往难以恳切,反而把神话真正的起因——一种最简单的事实给抹杀掉了。”在泰勒看来,最简单的事实就是野蛮人的万物有灵的信仰。这些灵,不单单是自然地临摹,它是原始人类依照自身的形象构思出来的非人非物的东西,亦即人们所说的神。当这些自然力被人格化时,最初的神就产生了,摹写这些神的神话就出现了,动态地展示这些神话的舞蹈也就形成了。换言之,原始宗教发端于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当这崇拜对象定型后,便成了图腾,而当许多灵物与图腾被赋予了人格的内容时,神话舞蹈便诞生了。《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图腾舞蹈能使原始人在表演中达到快感,使得他们仿佛坠入自己所崇拜和认同的图腾形象中,获得如同和图腾在一起的精神与感情体验。
    傣族崇拜孔雀,孔雀舞除表现孔雀生活外,更注重表现神话故事。单人孔雀舞多表现一个孔雀被恶魔抢走,另一只孔雀在树林里飞跑找寻的情景。双人孔雀舞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系取材于神话传说《召树屯与喃诺娜》(及王子与孔雀公主)。它们是当地最精彩的舞蹈,只在盛大的节日和隆重的集会时才表演。瑞丽县和耿马县孟定的孔雀舞最为精彩,这里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人跳孔雀舞,并有以跳孔雀舞为生的职业艺人,他们模仿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树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晒翅、抖翅、展翅、蹬枝、歇枝、开屏、飞翔。。。。。。不仅创造出了丰富的舞蹈语汇和富于雕塑感的舞蹈造型,而且还立下了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伐和姿势,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伴奏。如前所述,过去的孔雀均由男性表演,舞蹈时戴尖塔盔面具,身跨孔雀架子道具。单人孔雀舞时,戴女性假面,双人孔雀舞时,戴一男一女假面。待孔雀舞被搬上舞台时,代表美的女性还原到她的主角地位,已多不戴假面和道具,代之以有孔雀图案的长裙。同时,着眼于表情、舞姿、步法的配合应用,使孔雀舞更加多彩,变化多而且灵活。延及到舞台上的杨丽萍时,孔雀已达及人格化的顶峰。
    复古与创新
    或许是中国文化太悠久,历史太漫长,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一种崇拜过去的思想,中国人的复古观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这种复古观念表现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战国时代的孔子即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从孔子即开始崇拜文武周公之治,一生都想恢复周代礼乐,所谓“克己复礼”是也。后代的儒家,即受此影响,向往尧、舜之治的大同世界。
    这种观念表现在中华舞蹈上更可得到证明,中华舞蹈都是复古的舞蹈。不论是传统的古装舞,或是现行的民俗舞,都是使过去的舞蹈复活,将过去的舞蹈在想象中恢复。中华舞蹈的复古,有其复古的原因,其一来自舞蹈的动作,其二来自舞蹈的服装,其三来自舞蹈的题材。
    中华舞蹈的动作,多来自国剧的传统动作,民俗舞蹈中流传下来的动作。
    中华舞蹈的服饰,均为过去的古装,即民俗的服装,现在亦不多见,偶而看到中国式的服装,亦多用现代服装的剪裁,而现在生活中所穿的服装,即为西方的服装,这种服装当然不能表现中华的舞蹈。
    中华舞蹈的题材,多为过去的题材。而现在的题材又无法用过去的动作表现,且中华舞蹈均为表现生活的舞蹈,而现在的生活亦非传统的生活,所以中华舞蹈只能表现过去,而无法表现现在。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热门阅读hot

Copyright © 2006-2025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