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术论文之“关键词”

来源:国内高校  浏览: 次  作者:中国艺考网

舞蹈学术论文之“关键词”

    不知何时,西方的“关键词”已被硬性要求出现在我们的学术/学位论文之首。但是据笔者目力所及,也就是“学报”和“学位论文”中所列出的“关键词”基本上都缺少“关键性”,更缺少对于那种“关键性”的必不可少的铺垫工作。如是,这说明我们对于如何拣择出自己论文中的“关键词”,还缺乏一些基本的常识与准则。笔者不才,借此提出两条标准,专供大家讨论之用。
    ① 使用频率:在你的论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名词或动名词为关键词。这是“量”的标准。
    ② 特定含义:被你重新诠释的概念为关键词。这是“质”的标准。
    请注意!只有同时具备这两条标准,才是最好的也就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词。例,某论文的题目是:结局:“团圆”不再――――论中国当代舞剧悲剧意识的发展流变。该论文的关键词是:中国当代舞剧;悲剧意识;结局。
    我觉得:第一个没意义。第二个意义不大。第三个没意义。
    理由:这三个词在正文中频繁出现,此占其一。但是,这三个词都是常识性的东西:第一个是“分期”的,只顾“范围”,未及“属性”,所以根本不能算是一个“概念”。第二个是“专业”的,准备在此介绍的固定的西方文化理念。第三个是“半专业半非专业”的,其“中性”作用在题目中已然率先表露,当然也不能算是一个概念。
    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过多分析,拟直接为其替换两个新的关键词。仅供参考。
    A、崇高;B、大团圆。
    如是,西方悲剧的精神实质与中国悲剧的结局模式,还有两者之间的区别、影响、流变均可在这两个关键词的互证中得到体现。而在中国当代悲剧里出现的不一样的崇高与新形式的大团圆,正是所谓“重新诠释”的证明。
    当然,事实上最应该出现的,是原作者对中/西悲剧进行研究之后,从发展的角度提出的:集人类悲剧手法及意识于一身,且富于当下之全球化风格的那个——“第三个”关键词。遗憾的是那“最关键”的东西并未以一个词的形式和一种概念的内容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话说远一点。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
    由此,所谓“关键词”的要害就绝不仅仅是个“核心概念”。因为对于“关键词”的细抠,正是对于“核心概念”的精研。可是,研究愈深入,分析愈透彻,了解愈全面,那些既定的“关键词”就越发地令人无法忍受!理由:“概念”是变化的,“关键”是转移的,要把一个词在古今中外不同环境不同语境中的各种含义及其引申、转化之原由讲清楚说明白,那实在是比登天还难!可是,只有经过这种“涅盘”的词才称得起是“关键词”。
    反之,如果你对于那个词的想法、说法和用法没有与众/与过去不同之处,那么你就是把它再多用N遍它也还是一个一般的词。
    据此,“开题报告”之“关键词”的确认,好象要与正文的整个撰写过程同步了。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能把全文的主旨最终浓缩在那几个词的身上。编成一句话是:正文杀青之日,关键词落定之时。而其中的相互印证、反复斟酌、仔细推敲、百般润色均为文中应有之义,案头必过之关。
    综合上述,“关键词”是值得说,有的说,只有理解它们才能看懂这篇文章;只有看完这篇文章才能认识其深切意义的“钥匙”。所以,当我们确定一个关键词以后,一定要把它当作一个新生事物来扶持,当作一个重大主题来烘托,当作一种动态的过程来进行全方位的描述。也只有在这三种努力的共同作用之下,一个“关键词”的比重才能被最终衡量出来。
    自然,也有人随手就把某词拿来充数。比如:在某编导专业的结题会场上,大家就在某文的“关键词”里听到了“北京舞蹈学院”六个字。
    话说到这就想起一个故事。
    一位哲人问他的儿子:据说在斯巴达克斯的奴隶起义大军的战旗上倒着写着两个字你猜是什么?
    儿子说:那还用猜肯定是“自由”!
    哲人说:废话!奴隶起义当然是为了自由。
    儿子说:那你说是什么?
    哲人说:“解放”!只有通过“解放”才能获得“自由”。
    儿子说:咱别争了我查着了。
    哲人说:是什么?
    儿子说:“罗马”。
    哲人问:什么意思?
    儿子说:“罗马”是奴隶制的象征。
    哲人说:哦,原来“关键词”是这么用的。
    话说回来,在学术论文之“关键词”一栏中,要将你认定的“关键词”首先横排分写,然后逐个进行解释,其内容主要是:A、原概念;B、重新诠释;C、重新诠释的理由和依据。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热门阅读hot

Copyright © 2006-2025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