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内高校 浏览: 次 作者:中国艺考网
关于舞蹈思维的特性的思考2
说舞蹈思维的特性特征,就是把特性的特点进行表述,从而进行更细化的分析。我以为,舞蹈思维的特性特征最初级的便是:不可言传,只在内心深处的某一处形成了萌动的“感觉带”。形象地说“感觉带”,好似电影里被模糊的“空镜头”、“长镜头”,它在表达上是对故事情节、意境的铺垫和渲染,而不是那个情节本身。回到人的心理来说,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就能“和”的感觉。这样的形成,可能有情感、刺激、视觉、嗅觉、甚至就是内心深处的幻觉态,造成了萌动的“感觉带”。它是以一种莫名的“感觉”而出动态,其莫名的原因就是往往无需一个具体、直接的生活状态来带动,即它超出一般生活概念中的:“需求-(认知)-行动”的动作出动,比如:渴了,拿杯子、倒水、喝水、放杯子、擦嘴等一系列的动作完成人的生理需求。因为,两者间的起源不同,即一个是内心的,与身体挂钩是直接的主动性而形成的动作态。一个是生存方式的,与身体挂钩时需要有一个实际客观存在性,动作方式是被动的、被牵带出来的。
第二、最初级后的便是基础层:动态的方式。这里所说的“方式”是一种本能的概念,这样的概念其实就与舞蹈本体有关。它更是一种不可名状,只待自在的身体动感。说得形象一点:它就像一个孩子:“一边在尽心地玩耍、一边自言自语地念念有词地嘟囔,作为旁观的大人,只能偶尔听懂其中的一、二句有逻辑关系的语言,其余的甚至完全听不懂它的意思,而孩子却乐在其中地表达着自己的乐趣和感觉,并且状态强烈”。进一步地说,其基础就是那个一边在尽心地玩耍、一边自言自语地念念有词地嘟囔的孩子状态的“心理”,只不过那个“旁观的大人”,也为一体,即那个孩子。舞者在想舞蹈和喜欢舞蹈,以至“要舞”的出动,连舞者自身也是不得有清晰的认知:“为何而舞、舞的是什么?”有时也只能是一瞬间的清晰,就像“旁观的大人,只能偶尔听懂其中的一、二句有逻辑关系的语言”。这便是舞蹈思维的特性:触摸于“感觉”及“感受性”,潜在生命中的潜意识活动场;这便是前意识层的主观的潜意识浮现到意识层之前的经过和检索时的记忆,以及综合辩证逻辑性。舞蹈的呈现虽是极外化和外观的,但舞蹈思维的特性特征却是非常之内在和潜意识性的,而这一内在和潜意识性的特点就是:内心有这个“东西”是非常地有感觉,但这个感觉的“东西”是何样的,很难清晰,更是不能言述。
然后,这个特性特征的高级态便是:舞蹈的味道。这个味道不是指:动作的外形构成态;而是指:完成了动作构成下的味道。这个味道不是模仿动作、学会动作的外形就存在的,它是那个跳舞人,在跳舞时的内心感觉,并通过感觉直接又作用于动作了。这样一来,动作就不是那个原本的动作,而是那个舞者跳动作的感觉后形成的味道,这个味道极有奥秘性,是靠模仿得再“像”也无法得到的。它好比我们舞蹈人经常会说的话:“这个人的舞,跳得真是有感觉啊”。或者说:“舞蹈技术是可教的,但跳舞的感觉是教不出来的”。原来,这样的说法,本身就说明一个道理:即舞蹈思维的特性特征,就是由于它的内在性,内在的又是非常地独特;而独特直接地与人的生命的奥秘、不可知性同属。
以上三种状态,似乎更像对舞蹈表演者而言。其实不然,转而我们从舞蹈编舞意识来谈,舞蹈思维的特性特征依然如此,依然是舞蹈创作者内心的状态。只不过从创作角度来看,以上的三种状态不是对跳舞而言,它是由某一创作需求下,或者说是已有了一个创作题材、目的、作品诠释性下的编舞过程中的内心状态。不管作者追求的是什么,有主题或非主题,只要你在编舞,那个所谓的技法,就不再是“这样做还是那样做的条例”,也不能靠技法知识转化成“套路”似的编舞。而是融化了技法概念后,或者说是隐藏了技法概念后的内心“感觉态”的流露。表面看上去,一个作品的出现,是一个编导综合素质的最终体现,也是非常理性的选择过程。但是,能触动、引发对某一作品的表达方式的存在,深层的严格意义上讲,是那个作者内在、内心世界里的那个“感觉”空间的存在和不断的演变。创作过程的走向、每每的环节促成,抛开理性的成分,最为深藏的确认、引导,或者说是潜引导,还是由那个作者内在,即不可名状却非常有力量地左右着创作的“来龙去脉”,这便是舞蹈思维的特性及特征,只不过此特征完全不在外部。其过程和感受,往往在创作者的创作经历时,不能清晰“为什么”,甚至对自身由来的“感觉”似觉非觉,强大的概念、知识往往会在其中扰乱,而有些人会让其破坏了“感觉”,丢失了“感觉”。只有那些“感觉”极强极好的、同时又非常有理性的作者,才能让“感觉”顺流,让理性顺其后来确认和抓住“感觉”,或者说是给“感觉”有生成场。但是,即便如此,作者可能也不能认清那个“感觉”到底为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个“感觉”?只有等到作品完成后,或者隔开一段时间再总结,作者本人才有可能清晰那个“感觉”的状态及因为、所以。但也可能还是不能一一表述出来,可能舞蹈者的舞蹈思维的特性及特征就在于此。而理论家们会在另一个思维层上,即“文学思维”加哲学、心理学、历史观的分析,才能去触摸、解释一些其中的现象和内涵。
三、舞蹈思维特性的涵盖:
舞蹈思维特性的涵盖,可以说是舞蹈思维的特性形成了的舞蹈现象。涵盖其一、动作动态中的韵,即韵的风味才是那个动作的根,而根的来源,又是非常内在、且复杂的综合因素。它是那个动作产生的背景,即地域、文化、习性、历史宗教;它是那个表现动作的舞者、编者的身体、生命特质。其二,动作的背景和身体与动作的关系于舞者身体的“韵”,而“韵”中又产生了情感性和语言意味性;其三、再扩大身体于动作运动的关系、画面下的视觉性,即“势”而产生的舞蹈性质状态。其四、透过动作及编导形式、表演者的表达方式——作品,为其形成的一系列关于“可舞蹈”的意识、方式和逻辑,包括,用舞蹈思维出发的,所需安排的音乐、舞美、灯光、服饰等。它也便是舞蹈思维特性的涵盖。
进一步地说,所谓的舞蹈思维特性的涵盖,就舞者而看,从内,即舞者“内在、内心”而引发与舞蹈不可逃脱的舞蹈技术基础和特点合成下的舞蹈状态;同时,是对作品理解后的表达,也可说成“演员二度创作”的概念。从编者来看,它是舞蹈创作者内在、内心语言转换成意向动作而存在的动作构建,同时,把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行有机于舞蹈编舞的基本规律和那一作品特有的特性态,而必存的舞蹈思维。所以说,舞蹈思维特性的涵盖,决不是说的动作外形,即动作的外形而论。而是以内心世界的感觉构架在现实空间里的视觉态,组织人体动作、画面的内在逻辑及时空力的构成,并完成内心世界与人文空间的联系性,通过视觉到达最终那个特有的舞蹈状态。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