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原理模式下体育舞蹈教学论文
一、实验设计与实施
随机选取邢台学院212级,体育系体育舞蹈课程2个班的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1、2班,其中1班为对照组,2班为实验组,2班人数均女生,各3人,无人中途退出。
1.身体素质指标
为了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4项指标,进行测试,选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评分标准测量的身体素质指标:仰卧起坐、立定跳、8m、肺活量;测量工具为田径秒表、皮尺和电子肺活量计。
2.体育舞蹈期末专项技能考核
专项技能考核包括规定套路和自编操两个方面,由4名未参与本实验的资深教师做裁判,满分1分,分别从仪态(1分)、表现力(1分)、编排(2分)、完成(35分)、规定动作(1分)节奏(15分)6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后取其均值作为该学生成绩。
3.实验过程
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照班采用传统三阶段式教学模式:传授过程中教师为主导,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客体被动接受,教师以传授为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传授体育舞蹈的基本理论、基本步伐及基本步伐的组合动作(8学时),教师为主教授成套体育舞蹈动作组合的教学,观看视频(22学时),创编体育舞蹈成套动作(2)。实验班采用“积木”原理教学模式:教师传授且为教学客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构建学习框架,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创建动作库即“积木块”引导学生学习体育舞蹈中不可拆解的基本动作、构成法则(8学时),教师讲解基本动作特点及创编原则。通过观看规定套路、比赛视频,加深“积木块”的理解,规范动作且增加动作难度(22学时),创编体育舞蹈成套动作(2学时)。试验时间均为32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教学场地为同一间舞蹈房。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均由(体育舞蹈教师)本人与刘力老师担任。
4.研究假设
Ho:“积木”原理教学模式在体育舞蹈课的教学中优于传统三阶段式教学模式。
二、学生基本情况
实验进行前为了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样本的同质性,在实验前对,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素质状况指标(立定跳、肺活量、仰卧起坐、八百米)与学生体育舞蹈专项技能(教师教授学生4x8拍的体育舞蹈基本步法,让学生自由组合基本步法;4名未参与本实验的资深教师依据全国体育舞蹈比赛评分规则,考察学生仪态、表现力、完成、规定动作、节奏、编排,进行综合评分后取其均值作为该学生成绩)进行统计调查。
三、结果与分析
T检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素质状况是否相同进行检验,由表中数据可知,T检验的相伴概率p大于等于.5,是大概率事件,差异不显着;因此接受T检验的原假设,即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在经过32学时的教学实验后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均没有显着差异。由表中数据可知,规定动作、完成及节奏T检验的相伴概率p大于等于.5,是大概率事件,差异不显着,即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身体形态没有显着差异。仪态、表现力和编排T检验的相伴概率p小于.5,是小概率事件,即认为两个班学生的仪态、表现力、编排有显着差异。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舞蹈学生总分数是否相同进行检验,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体育舞蹈学生成绩经T检验相伴概率p小于等于.5,是小概率事件,差异显着,即认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体育舞蹈学生成绩有显着差异。
四、结论
1.“积木”原理应用于教学中,是对传统三阶段教学方法的完善。
它增强学生自主性、互动性,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机会,拓展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积木”原理体育舞蹈教学模式较传统三阶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编能力。
“积木”原理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是学生在牢固掌握健美操体育舞蹈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发挥创编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体育舞蹈有更深的理解,“积木”块的自由组合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由于动作使学生自己创编的,更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积木”原理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表现力
“积木”原理的教学模式不仅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仪态,更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力。学生通过自编动作可以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出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提高的情况下学生表现的欲望也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益,并对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