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音乐的创作手法综述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舞蹈音乐的创作手法综述
苏格兰舞曲是2/4拍的双人轮旋舞,是源自于波西米亚的一种古老舞曲。常常有人将苏格兰舞曲与同为2/4拍但速度较快的艾克塞斯舞曲搞混。苏格兰舞曲于十九世纪中期传入英国,当时被形容为德国波尔卡,但是速度比波尔卡舞曲慢些。之后,苏格兰舞曲的风潮蔓延到法国、葡萄牙、意大利、瑞典和西班牙,广受欢迎。二十世纪初,苏格兰舞曲传到美国,被赋予新的特征,甚至融合了当时盛行于美国的、有浓厚当地文化特色的散拍音乐;这种面貌一新的苏格兰舞曲使得散拍音乐更为流行,进一步影响了美国爵士音乐的发展。之后的二十世纪,苏格兰舞曲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成为乡村和西方国家不可或缺的舞蹈音乐,在舞会中它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舞蹈。在这首舞曲里,巴伯赋予了苏格兰舞新的生命。此曲是包含了尾奏的复合式三段体ABA结构,其中B段为一个小三段体,所以称为复合式三段体。整个乐曲一共有100个小节,包括了两个A段和B段,它们各占全曲长度的约30%,而B段又是小三段体,这样前后段加起来和中段等长,结构规整方正,由此看出巴伯在此曲的结构比例分配上是非常严密、一丝不苟的。
乐曲开始部分旋律主题由相似的共四句长度四小节的旋律所构成,这四小节的乐句包含了两个节奏模式,第一个是第1小节的连续八分音符,第二个是第2小节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切分节奏,第3、4小节则持续和第2小节相同的切分节奏作模进。右手为断奏和跳进的主题旋律,再加上左手大跳跃的伴奏音型,让跳舞的人们不禁想要大步跨越,其中七度音程为构成主题旋律的主要动机,几乎每一小节都会发现七度的存在,有些是直接跳跃至上方七度,如第3小节A-G、第4小节D-C,其他则是间接下行至七度,如第1小节D-B-bE、第3小节的D-A-bE、第4小节的G-D-A,另外第2小节的小二度进行A-bB则是七度的倒影。同时巴伯采用2/4拍的节奏使其生动活泼、有舞蹈的跳跃感。而巴伯不满足于这样的传统舞曲形式,另一旋律主题采用了5/8拍的形式,音乐情绪更为抒情,所表现出的舞步也更为细腻连贯。其中a部分的旋律延续了上一旋律主题的风格,呈现跳进的线条,b部分则是模仿第17小节的节奏型,并出现了另一内声部对位旋律。
到了第33~40小节音域变高,内声部以八度呈现并迭入了另一紧追的内声部,显示内声部变得较为重要,第36~38小节出现三连音制造了紧凑度,因此这一乐句在节奏及音域上的改变,成为这一旋律主题张力最强的地方。而乐曲尾奏的节拍又回复到原本的2/4拍,尾奏的第一乐句(第73~80小节)以连续八分音符表现主题旋律的骨干音,伴奏的声部变单纯。第二乐句(第81~88小节)再度改变拍号为6/8拍,以切分节奏表现主题旋律的骨干音,伴奏形态改变,前四小节(第81~84小节)以四度堆叠构成的和弦呈现,后四小节(第85~88小节)则是连续上行的半音模进。2/4拍和6/8拍同为二分法的拍号,尾奏2/4和6/8拍的出现,印证了之前对比旋律主题中的5/8拍子中2+3或3+2的结合。尾奏节奏上的转变同时速度加快,情绪高涨,让全曲在兴奋高亢中结束。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此作品相关背景的探讨,深入分析此曲的创作手法,使读者能对于《纪念册》独特的创作手法有较清楚的认识,笔者也期望经由此番探讨能让更多的习琴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巴伯的这部作品。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舞蹈
最新资讯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