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舞蹈的发展之路
贵州舞蹈的发展之路
当“荷花奖”颁奖晚会的终场舞华丽定格,由中国文联、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舞蹈家协会、贵州省委宣传部、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宏立城”杯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也圆满落幕了。如余音绕梁,许多人仍在回味全国总决赛三天中那一幕幕精彩的场景,而对于贵州人,最津津乐道的自然是作为大赛东道主的贵州舞蹈的表现:8个舞蹈进入荷花奖全国总决赛,两个节目分获表演金奖和作品金奖;两个节目分获作品银奖和表演银奖;两个节目获作品铜奖;还有两个节目获单项奖。大赛中,来自全国的专家们对贵阳“中国舞蹈之都”的美誉予以了充分肯定……
在“荷花奖”舞台上的种种风光,让贵州再次向世人展现了自身舞蹈的资源、潜力、魅力和优势,也凸现了贵州充满活力的形象,极大地鼓舞了我省文艺工作者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信心。
曾经的辉煌
也许是贵州的舞蹈曾经沉寂了一段时间,让许多人淡忘了当初贵州舞蹈曾经的风光: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省创作、演出的民族舞剧《蔓萝花》被摄制成舞台艺术片,不仅在全国风靡一时,还让海外观众也欣赏到了苗族舞蹈的风采,1963年,该片在瑞士洛加诺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荣誉奖。改革开放后,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更加成为舞蹈发展的深厚基础。1980年,我省的舞蹈节目《伴嫁歌》、《斗角》、《古瓢舞》等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获得了好成绩;舞蹈《踩鼓》获第二届全国舞蹈大赛编导、服装设计三等奖;《织布谣》获1991年全国少数民族舞蹈比赛三等奖;《哟嗬》获第四届全国单、双、三人舞蹈比赛编导三等奖;2000年,贵州省歌舞团排演的大型民族歌舞《好花红》获得全国民族调演比赛金奖。而在2005年,为宣传、推广贵州旅游文化而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更是将我省多民族的歌舞风情聚于一台,赢得了一片喝彩,这股“风”不仅“吹”向全国,还“吹”向了世界。《多彩贵州风》不仅先后到北京、沈阳、大连、哈尔滨、杭州、南京、长沙等城市巡演,还到了马来西亚、英国、俄罗斯、印度等国成功巡演。从它首演至今,已演出了700余场,实现了贵州演艺市场的新突破。
振兴之路
然而,贵州舞蹈在2005年所遭遇的尴尬也留在了本土舞蹈人的记忆里,当时,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首次落户贵阳,而贵州的参赛作品却好像还停留在过去的创作陈规中,结果是令人嗟叹的全军覆没。但很欣慰的是,这次的失败让贵州舞蹈界清醒地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2006年,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主办的贵州省舞蹈新作品展演大赛中,各地州市及省歌舞团、省民族歌舞团、省武警总队文工团、贵大艺术学院、贵州民族学院等专业院团拿出100多个节目参加。此次展演可谓是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与灿烂的舞蹈语汇的交融,它推动了我省的舞蹈创作,提高了舞蹈表演艺术水平,发现并鼓励了许多优秀的编创、表演人才,在促进我省舞蹈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后的2007年,规模宏大的“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的成功举办,近100万人报名和10万人参赛的壮阔情形震撼了中国舞蹈界,构成了今天的“中国舞蹈之最”。这一活动为贵州舞蹈发掘了资源、人才与作品,极大地促进了贵州舞蹈的发展。就在当年的“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中,贵州选送的《水姑娘》、《花溪,花溪》、《银项圈》、《山那边》、《聆树岜沙》、《岜沙邦哟生》等10个作品进入半决赛,它们中多数是“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中选拔出的优秀作品。这些舞蹈服装绚丽独特、造型新颖,舞姿多变,其中的苗族舞蹈元素被创作者进行了艺术的提炼和挖掘,虽然动作语汇依然保留着苗族舞蹈的特质,但在编排上已经完全舞台化和艺术化。这些舞蹈勾画出一个崭新的、多维的、充满意境的苗族舞蹈形象,它们在“荷花奖”的舞台上刮起了强劲的“贵州风”,贵阳市更是在这届比赛中实现了在国家级舞蹈大赛中金奖“零的突破”——5个节目进入决赛,2个节目获金奖。突出的成绩让人们对贵州舞蹈刮目相看,形成了一个多彩的“贵州现象”。
两年前“荷花奖”大赛上出现的“贵州现象”,曾令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着名舞蹈家贾作光非常感慨:“贵州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更有贵州各级领导对舞蹈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在这次的‘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上,我们看到了贵州舞蹈的迅速发展,使我们非常欣慰。这里是民族民间舞的富矿,是中国舞蹈的福地。”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白淑湘也高度评价了贵州舞蹈:“贵州有着深厚的舞蹈资源,近年来,随着民族舞蹈诗《多彩贵州风》等作品的展示、‘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及两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的成功举办,贵州舞蹈已打开了它对外的窗口。在参加此次‘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的贵州作品中,不少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它们充满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反映出贵州、贵阳的风情和城市发展、开放的形象。舞蹈的创作和发展,就需要这样脚踏实地的精神。”
在贵州舞蹈史上,令贵州舞蹈人自豪的还有贵州舞蹈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亮相:去年6月,《多彩贵州风》进京参加了奥运展演,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了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奇异;而我省编排的舞蹈《踩鼓》,在与全国各地100多个节目的竞争之后,最终被北京奥组委选中,进入“鸟巢”参加奥运开幕式演出,通过奥运舞台向海内外观众展现热情奔放的苗族同胞乐观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向世人展示了贵州舞蹈的神韵。
风光再现
今年,我省的8支舞蹈从全国参选的300余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进入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全国总决赛,3天的比赛,不仅让观众欣赏到国内顶级水平的民族民间舞蹈,还领略了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苗族群舞《古道行》诉说的是苗族从古至今迁徙的历程,让观众仿佛听到远古的回声,听到过去和今天的对话;双人舞《猎恋》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令人向往;男子群舞《苗岭雄鸡》表现了苗家人的智慧和强悍,张扬了生命的活力;女子群舞《吉宇鸟》,取材于苗族锦鸡舞,表现了苗族人民自古对飞鸟图腾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彝族群舞《苦荞甜》将母亲养育子女的艰苦和欣喜展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对于贵州舞蹈在“荷花奖”舞台上的又一次绽放,来自全国的专家评委们予以了关注与赞誉。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在谈到贵州舞蹈时非常高兴:“贵州舞蹈有丰富的舞蹈资源和极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荷花奖’落户贵阳之后,这6年来贵州的舞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过去贵州很难有舞蹈闯入全国的大赛,但今年在‘桃李杯’、 ‘荷花奖’等全国的舞蹈大赛中都有贵州的舞蹈节目,如今的贵阳,堪称民族民间舞之都。”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贾作光感慨地说:“我从事舞蹈几十年,从未见过像在贵阳举办的此次大赛这样丰富多彩,从本次大赛贵州选送的优秀作品中,不仅反映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群众在繁荣舞蹈艺术事业方面的努力,也让广大舞蹈爱好者看到了整个贵州对舞蹈事业的支持和执着。”
让舞蹈成为“助推器”
自2005年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落户贵阳,该赛事就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贵阳市委市政府以及贵州各有关方面的鼎力支持,有关专家认为,整个活动已步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良性的市场运作并行发展的轨道。
据了解,本届“荷花奖”大赛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通过将第七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大赛的无形资产进行拍卖,吸引企业积极参与。这些企业利用大赛无形资产的潜在价值,通过媒体宣传,树立自身形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大赛期间,记者采访了多位前来参会的国内舞蹈界大师与专家,他们认为,对比赛主办地贵阳而言,通过举办这个高水平的全国性赛事,无疑将有巨大的收获。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冯双白表示,舞蹈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才是舞蹈产业的核心。贵州积极打造的“多彩贵州”品牌活动,体现了党委、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宏伟战略。“贵州舞蹈的发展势头强劲,未来不可估量。舞蹈产业将会为贵州经济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省外一家舞蹈学校校长认为:发展舞蹈产业道理一样,也要有制造演员的“工厂”。贵州有10多万群众掀起一片舞蹈的海洋,但舞蹈精品并不多,舞蹈拔尖人才缺乏。要创作出真正有水平、百姓又喜欢的舞蹈精品,就需要建立舞蹈教育基地,从基础教学抓起,培养优秀的舞蹈老师及演员,让专业舞者带动业余舞者,让整个舞蹈产业飞速发展。
贵州省外一位歌舞团团长告诉记者,一个舞蹈精品出来,不一定就会受市场欢迎,这还需要寻找市场,开拓市场,这样才能成为人们喜爱的舞蹈商品。
贵阳市文化局一位负责人认为,“荷花奖”与贵阳的牵手,不仅对贵州的舞蹈事业是一个极大的推进,对舞蹈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还可以成为贵州旅游经济增长的一个“助推器”。贵州舞蹈,将书写新的诗篇,展现更加亮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