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舞蹈 > 学术论文 >

林怀民的《水月》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林怀民的《水月》

    水波潋滟,月光清冷。《水月》冥想式的舞蹈如水清宁缓慢地流淌,间或涌起几朵浪花。由太极生发的身体律动呈现连绵不断、周而复始、柔中带刚的宇宙节奏,黑与白、明与暗,中国古典哲学阴阳二元论构成舞台色调选择的依据,明镜与水将舞者的身影层层倒映,虚实之间生成灵动幻化之美。待到尽头,舞者一一隐去,带走了之前所有的幸与不幸,挣扎、焦虑与困惑,唯有空静的舞台水声自在,无言却令人了悟“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的意味。《水月》带领我们观照生的世界,人生浮华如同幻象,各色生命的历程终究化为空无,爱欲纠葛也许经历后才能明白,原来活着不必如此执着,幡然醒悟人生原本如此简单,舍此身外,别无他想的清明。想到此,还有什么世俗之心不能放下?还有什么心结不可释然呢?
    作品中的舞蹈动作源自太极,舞者呼吸吐纳,由丹田导气引身,带动肢体的动作。为了将太极的动作抒情地表达出来,林怀民在创造舞蹈语汇时大量使用了长线,刻意把线拉长,使其有着与呼吸一般源源不绝的意象。然后在情感上着墨,舞蹈动作就有了抑扬顿挫的内涵,最后再加上一些别的素材,比如我们可以看到除太极外,偶有M.格雷厄姆的仰倒动作,但又不破坏作品的整体节律。当我们的现代舞紧追西方脚步的时候,林怀民却反其道而行之,从中国身体文化的太极中寻找动作的源泉。太极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动态体现,刚柔并济、虚实相生、重心低沉,以曲线运动为原则,不重形而强调以内心修行为主的吐纳呼吸,体现了强调身体内在意识的意念构图的东方身体哲学,有别于西方强调身体外在造型的几何构图理念。和以前的一些作品相比,林怀民在《水月》中放弃了形式上的美,从更根本的人的身体上去寻找呼吸的节奏,吐纳之间蕴含的能量,舞台上的舞者如同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舞者之间彼此牵动,寻找有无、虚实之间的关系,回到了太极的本质,也回到了东方哲学一贯寻索的本质。也许因为不执着于动作,动作才有了更大的纾解,也许因为放弃了形式,形式才有了重新出发的可能。林怀民以更自由的方式为人体动作找到美的可能。
    《水月》中舞者极尽屈张的上半身,也许会使人误认为是西方的表现手法,其实这是太极门派中的一种。西方现代舞本来是受东方戏剧影响的,到了我们这一代却反过来,林怀民说究竟是谁学谁倒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关于如何对待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林怀民说:“传统与现代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与其说我怎么思考这些策略的问题,不如说我这个人没有框框。我从未想过把东西方舞蹈融合的问题。我的编作反映创作时舞者身体与技艺的状态,也反映我的生活,而我的生活从来不是绝对的传统中国,也不是典型的西方。我喝咖啡,也泡乌龙茶。不同的口味,不同的感觉,都可喜的并存。这是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的思考方式也跟着受到影响吧。说的更白一点,作品反映一个人的品味与素养,反映作者的涉猎与偏爱。我用中文,英文和台语思考,也常用三种语言与舞者工作。”
    《水月》的绝妙之处在于以东方的身体动态营造出“有无之境”的中国哲学境界,这里的舞蹈虽然有形,但却也是无形的,它的本质不在于形式。舞者以冥想的状态捕捉呼吸与气流,感受自己的身体并与之对话,观众感受到的不是一般情形下向外散发的肢体力量,而是向内自我与自我的对抗,身体内外气流能量的流动传递营造了一个无形之境,这才是舞蹈要说的东西。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上一篇:《曼侬》启示
下一篇:《藏迷》 不迷
  • 艺术留学
  • 中国美术高考网
  • 优路教育
  • 高分无忧
  • 河南成人高考
  • 电大中专
  • Copyright © 2006-2025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5290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418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