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法 > 篆刻 >

篆刻入门:赵之谦给的篆刻学习路线图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赵之谦这位篆刻大师很另类,另类的表现有这样几条:

篆刻入门:赵之谦给的篆刻学习路线图

(赵之谦)

1、他一生刻印不多,但后世许多大师都以他为师。包括自己97方自用印在内,他刻印的总数也不到400方,有说360方的,有说380方的,总之,一生的创作量极少,相比其他大师,他少多了:吴让之说自己近“60年刻印以万计”,陈巨来说自己“平生刻印不下三万方”(如以20岁拜赵叔孺为师起,他也是刻了60年,刻印量是吴让之的三倍,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赵之谦比他们少多了,这种少不单单是赵之谦活的岁数小就可以解释,还有其他原因。尽管如此,后世的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赵叔孺等一代大师都学习赵之谦的篆刻。

2、他平生的朋友不多,谈到学问就跟人开怼。他自己评价自己“论学必疵人”,因为自己是个艺术天才,他看不惯的人或者不认可的艺术风格,他是不会沉默不语的,他一定要说出自己的看法,那怕得罪人,生平有几个知己朋友,在艺术圈子里人望一般,因为都得罪完了,他甚至在边款里怼过前辈任一个大师,丁敬,不服气,邓石如,不服气,吴让之,不服气,总之谁都不服气前辈篆刻大家,或者他有佩服的时刻,但总体是不服气的。

篆刻入门:赵之谦给的篆刻学习路线图

(赵之谦刻:赵氏撝叔,边款里说,“完白山人刻小印亦不如是之工”)

3、“但开风气不为师”。赵之谦的篆刻风格是什么?一句话说得最好的是韩天衡先生的说法:“赵之谦是风格众多的作家,众多的同格,正是赵之谦的风格。……”他学浙、学邓、最后自己开“印外求印”的风气,为后世印家开辟了各种有可能的道路,但并不以某种特征做为自己的风格。只是站在篆刻这一艺术门类的角度说:“为六百年来抚印家立一门户!”甚至自己的平生追求也不是篆刻,而是视作一门谋生的技艺。

篆刻入门:赵之谦给的篆刻学习路线图

(“为六百年来抚印家立一门户”的边款)

一方面谁都不服气,一方面自己又不认自己是大师。你说他有多另类。

他虽然不自认是大师,但后世的篆刻人都知道他于中国篆刻史的份量,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因此,赵之谦这个人许多篆刻上的成就是值得人学习的,也有必要让我们不断的整理,汇总,理出头绪,加以认真学习。

一、赵之谦的学印经历和他开风气的“印外求印”。

1、第一个阶段,浙派入手。赵之谦学篆刻从“浙派”入手,他之前的浙派当然是典型的“印中求印”,同时期的徽派也是,两派的区别在于刀法的应用,这是浙、徽两派的分界线,但相同的都是“以刀立派”,都立足秦汉,在前人的印章里找出路。是典型的“印中求印”。

篆刻入门:赵之谦给的篆刻学习路线图

(赵之谦的浙派面目作品”益甫手段“)

篆刻入门:赵之谦给的篆刻学习路线图

(赵之谦的浙派面目作品”金蝶投怀“)

这一段经历对于我们今天的初学者来说,不管是以切刀入门靠近浙派,还是以冲刀入门靠近徽派,都不是问题,重点都是以秦汉或者唐宋元明清丁敬以前的古印入手,钻研“印中求印”,在印例中求法度。并锤炼出老辣精熟的刀法。

2、第二阶段,由浙入邓。后来赵之谦通过吴让之也罢,或者是直接看到了邓石如的作品,于是发现,以自家书法风格入印的“印从书出”显然要比“印中求印”更有出路,因为“印中求印”要求,刻印之时,“每作一字,胥有来历”,前代秦、汉、唐、宋、元、明印章里出现过的字才能用到印章里面,如果这个字没有出现过,就或者避开,或者拼接,这大大影响了创作思维,对于赵之谦这样的天才来说,他是不愿意受羁绊,也不愿意爱约束的,于是他很完由“浙”入“邓”了。这次转变是从“印中求印”向“印从书出”的转变,并不能仅仅是视作是刀法上由切换冲的转换。

篆刻入门:赵之谦给的篆刻学习路线图

(赵之谦的邓派面目作品”锄月山馆“)

篆刻入门:赵之谦给的篆刻学习路线图

(赵之谦的邓派面目作品”季欢“)

基本同期的印人也有一个做这种转变的,就是徐三庚,不过他转的不彻底,他接过了邓派的以书入印,却仍以浙派的切刀来完成切刀刻起来明显不擅长的流畅线条较多的个人书法入印的文字,因此,同样有转变,赵之谦人人称善,徐三庚则毁誉交并。

这一段经历对于我们今天的初学者来说,是在前一阶段印中求印的练就精熟的刀法基础之外,再在篆书上下深入的功夫,由此扩大自家的入印文字的自由性,这一时间段的学印重点,则在于篆书的学习,写出自己风格的篆书很重要,什么样风格的篆书,即出什么样的篆刻。

3、第三阶段,印外求印。随着与吴让之的交锋,当然也随着他自己在北京大量见识出土资料以及在交游过程中增长了大量的金石知识,日益扩大的眼界让天才的赵之谦创造性的开始以各种材料文字入印,一时之间,秦权、诏版、汉灯、镜铭、砖瓦、钱币、六朝造像……都奔到赵之谦的眼底,凡是有文字可以取法的,赵之谦都吸收到篆刻创作中来,书法和文字学造诣极高的赵之谦,把所有的金石文字都融会贯通为己所用,开创了独有的自家印风。

篆刻入门:赵之谦给的篆刻学习路线图

(赵之谦”印外求印“的印例)

篆刻入门:赵之谦给的篆刻学习路线图

(赵之谦”印外求印“的印例)

篆刻入门:赵之谦给的篆刻学习路线图

(赵之谦”印外求印“的印例)

这一阶段的经功对于我们今天的初学者来说,是在篆刻已经入门,书法也有自家底子之后广泛学习各种文字知识,见识古器物,积累各个方面的文学和文字学、美术学修养,从而开创属于自己的篆刻道路。

以上是篆刻学习过程中我认为较为合理的学习进程和路线图,这份路线图是适合中国篆刻发展史的,也是适合艺术规律的,这是赵之谦这位艺术天才沿着走过的路,我们深信,他对于普通的篆刻人,同样适用。

在此篆刻学习路线图之处,赵之谦还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篆刻的具体方法,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1、一定要有后天勤奋的练习。赵之谦是艺术天才,他是典型的“学力不副天资”,但他对于后天工夫的积累也极强调,他给自家弟子朱志复刻有一方印“字曰遂生”的边款里这样写着:“虱如车轮技乃工,但期弟子有逢蒙”。

篆刻入门:赵之谦给的篆刻学习路线图

(赵之谦刻“字曰遂生”印面及“虱如车轮技乃工,但期弟子有逢蒙”的边款)

赵之谦对自己的弟子寄予厚望,他说,虱子是极小的事物,要把篆刻学好,要把虱子看成车轮那样大的专注程度才算是达到了“工”的地步。逢蒙是五帝时射箭高手,拜师后羿,后学成害死师父。赵之谦说,我倒是期望我的弟子能达到逢蒙那样的水平。显然,赵之谦对弟子要求严,也说明了他对技法练习的看重。上面这方印大小只有0.7厘米见方,可见赵之谦的”视虱如轮“的功夫。

2、掌握一定的方法。作为当人老师并授徒的赵之谦,他有自己的摹印法学习规程,他在1870年所作的《印剩》序言中说:“摹印法:以印摹目,以目摹心,以心摹手。于目丰,于心通,则于手工,舍是毋学。……”

摹印的方法,应当首先以读印(强调读印),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再动手写印稿、刻印。只有“于目丰”,也就是眼界宽大,“于心通”,也就是理解透彻,洞达一方印的各种细节,才可能在刻的过程中“于手工”。的地步,并且,赵之谦强调,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子。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 艺术留学
  • 中国美术高考网
  • 优路教育
  • 高分无忧
  • 河南成人高考
  • 电大中专
  • Copyright © 2006-2025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5290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418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