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音乐 > 学术论文 >

音乐评论要警惕“三拍子”倾向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熟悉音乐常识的人都明白,“三拍子”是相对于“二拍子”“四拍子”而言的一种节奏样式,其特点是强-弱-弱。凑巧的是,笔者发现,当下很多音乐评论,尤其是针对当下音乐演出、音乐作品的评论,存在有意识地选择这种强-弱-弱结构模式行文的倾向。具体到一篇音乐评论文章中,所谓的强,指的就是评论者对评论对象夸赞的力度;所谓的弱,指的就是评论者对评论对象批评的力度。

音乐评论是对音乐刺激的反应,而反应也就意味着评价。评价可以是赞扬的,也可以是批评的,但不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前提都应该是客观、准确。前些年,包括音乐评论在内的文艺评论,因为陷入盲目表扬和恶意棒杀这样两种极端化倾向的泥潭,导致文艺评论减弱甚至失去了其对文艺创作应有的引导作用。对此,业界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反思,客观而言,反思确有一些成效。至少就音乐评论领域来说,从头至尾的表扬或批评的文章目前已经少见了。但不知不觉中,多数音乐评论文章在结构上又逐步形成了笔者所说的“三拍子”倾向。尤其是一些关于音乐演出、音乐作品的评论文章,虽然评论的对象不同,评论的语言风格不同,但是在结构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往往是文章的主要部分,都是搬来各种溢美之词和套用各种流行理念对评论对象进行一通夸赞,只是到了文章快要结束时,考虑到通篇表扬不合适,于是就来寥寥几段甚至是几句无关痛痒的话,象征性地指出评论对象还存在哪些不足。这就很符合“三拍子”的特点:文章的主体部分都是夸赞内容,气势很强;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部分是批评不足的内容,气势趋弱;再看看批评不足时使用的那些无关紧要、隔靴搔痒式的话语,气势更弱。表面看来,这样的评论文章很完整,有表扬有批评,有立场见态度,但这样的评论文章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恐怕是要存疑的。

或许有人会反驳说,一篇音乐评论的价值大小与文章结构并无绝对联系,而且,音乐评论文章没必要在结构上刻意追求表扬和批评的平分秋色。我当然同意这样的观点。但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很多音乐评论文章因为习惯性地采用“三拍子”式结构,严重削弱了评论的价值,换句话说,这种“三拍子”结构在当下音乐评论领域流行的倾向,势必会威胁音乐评论良好生态的维护,势必会影响音乐评论整体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无论是一台新推出的音乐会,还是一部新创作的音乐作品,它不可能完美无缺,也不会一无是处。好的地方,评论者完全可以不惜笔墨加以赞赏推介,但不足的地方同样需要评论者善于、敢于揭示,而不是在赞赏的时候才思泉涌,到了批评的时候遮遮掩掩、避重就轻。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当前音乐评论文章普遍表现出“三拍子”结构的倾向,恰恰反映了音乐评论者内心深处还存在趋利避害、绕着走的思维,值得警惕和反思。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 艺术留学
  • 中国美术高考网
  • 优路教育
  • 高分无忧
  • 河南成人高考
  • 电大中专
  • Copyright © 2006-2024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5290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418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