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下乡实践生活期间赴通州区台湖镇与当地小学生共同完成“长大后的我”美术创作。
编者按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日前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来自全国20位委员在听取国内外专家研讨基础上,进行充分酝酿,最终达成《北京共识》,提出美术教育要适应以创造力培养为重点的新趋势,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与方法开展深入研究,发挥研究成果对培养具备审美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表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引领作用,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滋养社会创新的重要源泉。
出镜嘉宾: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高洪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 常务副主席 吴长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刘贵芹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钱初熹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孔新苗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与艺术教育学教授 朱迪斯·伯顿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院长 克劳斯·西本哈尔
比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美术教育部副主任 茱莉亚特·弗里希
创新美术教育是当代中国重要课题
【核心观点】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的动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的课题,是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课题,是世界性的课题,也是当代中国的课题。
高洪: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理念是亟待破解的首要问题。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全社会审美素养、丰富精神世界、培育创新意识、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国提升全民审美素质、塑造民族文化品格、培养社会创新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需要借此机会在美术教育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关注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把握美术教育的规律,积极倡导正确的美术教育理念,推广科学的美术教育方法,担当起引领美术教育健康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吴长江:我们具体谈论创新的时候,应该看到美术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我们关注的社会重心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哪些重大问题需要我们面对和研究,哪些细微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和解决。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他把近代西方文化概括为科学和美术。科学的作用毋庸置疑,直接推动了现代文明的革新,而在提倡科学的同时,必须提倡美术。受康德哲学的影响,他把世界分为现象界和实体界,教育对两界的连接,依赖的正是美育,他当时谈到的美感教育并不单纯指美术,也指文学和音乐。而美术因其独特的形象视觉特征在传播美学宗旨、连接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交流成为时代的主题,知识的传播已跨越国界。在保存各自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授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美术的需求,从而参与和影响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刘贵芹:创新美术教育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内在追求。近年来,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有了很大发展,美术学学科建设取得突破进展,教育规模显著扩大。截至去年年底,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学、中国画六个本科专业共布点752个,在校本科生达到17万多。与此同时,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美术专业人才,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撑。总体上讲,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改革发展的动力活力明显增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把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把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内在追求和重中之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人才培养细微处,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做法,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创新教学方法,着力强化实习实践;努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开创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新局面。
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
【核心观点】
美术教育承载培养创新人才的社会使命,其功能应时代需求亟待全新的诠释,在培养人的审美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表现能力、战略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在成为我国美术教育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高洪:如何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需要列出明晰的任务图。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的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社会专门美术机构的美术教育和其他的公共美术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其基础就是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等理念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吴长江:美术教育是统筹美术创作、美术研究、美术鉴赏、传授美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审美观念、思想情操、内在素质、塑造个人品格和社会精神的重要途径。它以美术为媒介,以教育为手段,系统全面地培养美术相关专业人才,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并与文学、音乐、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及哲学、宗教、道德、法律等上层建筑一起,促进着社会的发展,构建着人类文明。
朱迪斯·伯顿:如果是艺术教育想要在创新中扮演一个角色,能够带来可持续的社会变革,我们就需要重新看看它的核心实践。设计、艺术、教育创新性的思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变革。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学校的学生也好,教师也好,博物馆的教育者也好,他们都需要接受同样的挑战,这样才能对实践及技能进行不断的反思和发展,以推进其艺术作品的发展。
克劳斯·西本哈尔:要重视创新性的内容。艺术传统和艺术创作是由社会精神塑造的,它的宗旨就是创造新的社会形式。这种概念让我们得以进行各种有突破性的美术创新,设置美术课程,进行艺术教育,它包括合作性的教学及跨学科的教学。也意味着要追寻一种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可持续的发展,以及创作性的工作组织和企业的合作。
与传统对接的基础上实现未来的连续性
【核心观点】
在艺术史当中,以多重角度重新定义过去和现在。对于过去的重新定位已经创造了一种延续感,这种延续感让我们穿越不同的历史,创造出一种历史本身的网络空间,从而让我们以非线性的方式进行思维,同时让我们把过去和现在、新的与旧的都连接起来进行对话。
朱迪斯·伯顿:指导教师也好,艺术家也好,批判性的理论大师也好,都必须走出既定的实践范畴,以能够进行更好的反思,成为反思型的实践者或者是变革型的学习者。但是,无论这种快速发展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我们认为这种深刻的对话型的反思是需要技能才能掌握的。如果有了这样的技能,在进行对话反思时,就能把不同的艺术的美术的角度进行综合,从而把个人的知识和相关的实践进行综合。
克劳斯·西本哈尔:未来需求与溯源,没有跟传统的连接就没有办法带来新的未来的可持续性。文化连续性通过语境和文化的记录,还可以通过艺术美学等方面的观察,为其带来一个完整的身份。如博物馆是文化记忆方面的,是现代工业化时期在欧洲出现的产物。收集并且保存,以及进行人文方面的探索,都是代表了创新的另外的层面。保护传统性,保护持续性,就能够更好地保护价值和身份。
视觉文化为核心转向以创造力为核心
【核心观点】
中小学美术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缺乏创造力。在美术教育改革方面,国际上有三个重要的事件:一是21世纪社会需要富有美感的创意人才和创意劳动力;二是脑科学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性进展;三是联合国连续召开两次世界艺术教育大会。
钱初熹:视觉文化的转型,跟科技是紧密结合的。美术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视觉文化为中心转向以创造力为核心,并不是说不要视觉文化,它是一个背景,创造力是核心。从另外一个角度再考虑一下美术教育可以给孩子们带来什么。现在的学生掌握哪些技能,这些技能不是指美术技能,而是整体的未来可以在世界中生存。全世界已经有了答案,学习与创新技能、素质素养技能、生活和职业技能。这三大技能,通过美术教育,比其他学科更具有独特的作用。社会有三种文盲,有一种就叫视觉文化文盲。如果真的没有进行好的美术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都会有成为视觉文盲的可能。视觉素养是青少年在世界生存与交流中必备的核心素养。
孔新苗:我的思考源于两个启发:一是任何一个人类的活动,无论我们观察哪种活动,长时间休息以后就会出现短时间的密集活动,就像贝多芬音乐中悦耳的小提琴被雷鸣般的鼓声打断一样,从人和动物的睡眠模式到货币金融公司的交易,都无处不在;二是爆发理论与优先级联系起来,只有爆发是没有方向的,有了优先级的时候就有了特定的方向。这个方向意味着把什么放在第一位,这和我们的轻重缓急有关,和我们的价值观有关。当我们把这些东西放在前面的时候,我们的价值观认为我们应该先做这件事,而另外一件事应该往后放。这样的爆发就可能有了方向。在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最大的特点是把不可视觉化的东西视觉化了。这样的视觉文化就不仅是形象的问题,而是文化意识形态的问题,即你把什么作为优先项、优先级去处理。在大数据时代,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必然与民族文化的视觉传统和符号发生联系,用于传授文化的想像力和感受力。今天中国美术教育的核心使命是通过视觉教育将视觉体验的优先级的价值观建立起来。
发挥博物馆艺术教育的体验式功能
【核心观点】
当我们说到博物馆艺术教育的时候,它意味着什么?是意味着不同的活动以及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还是观众参与的不同方式,并将所有这些整合在一起?
茱莉亚特·弗里希:我们的博物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是有参与性的、体验性的活动,而不是说关注于事实,更多的是关注于独特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可能也会对一个事实或者是客观性的东西来进行讨论。创造力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这是一个流程,你可以进行体验,可以进行探索,它可以适应你生活的不同层面。
博物馆花了大量时间鼓励观众进行创造性的参与。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展示艺术和文化。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艺术和文化,但在博物馆更多的是要把艺术和文化作为创作过程进行展示,让观众思考怎样让自己和文化艺术创造结合起来。文化艺术与创造性的体验,完全取决于新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向观众和新一代艺术家介绍新技术。同时,也要强调创造性的跨学科特征。我自己就是博物馆主管,负责一些教育项目,我直接和社区当中的负责人进行互动。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不见得在观众当中引起共鸣,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反映我们自己的想法,还要联系观众,知道他们需要哪些方面的内容。
【北京共识】
让美术教育成为滋养社会创新的重要源泉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于去年六月正式成立。一年来,美术教育委员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美术教育的状况进行调研,对美术教育的课题开展探讨。日前,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是时代给美术教育提出的课题,是给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课题,是当代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课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课题。此次会议,美术教育委员会与会委员形成以下共识:
一、把美术教育作为我国提升全民审美素质、塑造民族文化品格、培养社会创新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美能打动人心、塑造心灵、洗礼灵魂、提升境界。美术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使受教育者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通过对自身视觉感受的美术表现,传播文化、表达情感、求真创美;通过审美创造活动,推动创新、创造价值、服务社会。
二、以时代发展要求、传承中国文化、全球广阔视野、未来发展创造的视角,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基于对“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理念的共同价值追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师范教育的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社会专门美术机构的美术教育和其他公共美术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美术教育体系,应该形成既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密切联系的工作机制。
三、坚持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美术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基础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突出美术兴趣培养和审美习惯养成,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激发创造力,避免过早地介入专业训练,造成对美术的扭曲理解。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按照美术教育规律,激发学生艺术审美兴趣,让学生了解美术发展的历史,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创作表现,杜绝违背美术教育规律的应试训练。引导以满足升学需求的社会培训机构,按照美术教育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和辅导。推进美术教学评价及师资培训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四、对热爱美术并具有美术天分的学生进行专业美术教育,培养广闻博识、精通专业的高端艺术人才。高等专业美术院校招生要针对违背美术教育规律的应试训练,不断改革专业测试内容和方法,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重点考查基础造型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人文修养和想像力、创造力,选拔出热爱美术并具有美术天分的学生,引导美术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不要盲目扩大高等美术教育的招生规模,避免误导社会“文化课学不好学美术”。各专业美术院校应凸显办学特色,构建优势学科,为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艺术人才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强美术教育研究,引领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发展方向。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教育要适应以创造力培养为重点的新趋势,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与方法开展深入研究,发挥研究成果对培养具备审美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表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引领作用,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滋养社会创新的重要源泉。
美术教育委员会与会委员希望通过美术教育提升民族的审美创造力和社会的创新能力,使美术教育成为教育创新的引领者、社会创新的发动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