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内高校 浏览: 次 作者:中国艺考网
古人诗书不分家,赵翼虽不以善书名世,但其为人放逸,不拘小节,胸有丘壑,学养高深。《述庵书札》是赵翼所写的一封带有感谢、问候性质的信函,札中提到的“兹上近刻诗钞,以乞斧政(正),并乞赐序尤感”,可以看出是对前辈在“汇报工作”,且落款中有子女拜望时所用的“侄孙”之类的字眼。全札有晋唐古意,笔致灵动,细微处显精神。清代文人受“馆阁体”影响甚深,赵翼此作以性情为本,不染时习,深得魏晋风韵,难能可贵。总体上看,此札章法疏朗,行距较大,和杨风子、林逋书风一脉相传,空灵洒脱。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字距紧凑些,字形也较小,此后逐渐放开,可看出创作心态出现的调整与变化。运笔清秀劲健,风神洒脱,所用为狼毫,似受文徵明影响,却避免了明人用硬毫而笔画干涩的不足。字形笔画虽瘦硬,因文人气息浓郁,显得精神倍增,粗细对比不大,纸张半生半熟,不经意间墨迹有晕化,增添了韵味。结体有苏轼和米芾的影子,似受米芾的影响更多一些,从第7列“也敬想”和落款处“依驰翼顿首上”可以看出。此作收笔,点画呈三角形,捺画提笔时重按,有一丝写经体的意味。整体来看,取法较驳杂,想要细究出是哪家哪派,还不甚明了。或许赵氏本身就不愿意仰仗他人鼻息,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意临,不愿囿于某一家数。但归根结底,赵翼的根基在魏晋。
历代法帖中,唐代的信札较少,别的朝代就留有数不清的手札,成为重要的书法取法资料。法帖中的信札,既是书法珍品亦有史料价值,风格多元,可以观察到不一样的世态人情,透视每个人真实的灵魂。手札在近代使用减少,这是书法实用性减弱的标志。但愈来愈多的今时书人却喜欢古人书札,流连忘返。如果书法创作的目的性太强,为了展览而展览,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创作而创作,为了信札而信札,又在不断地重复制造,其艺术性必定会逐渐萎缩。有时也会想,当代的书人不是展览就是雅集,不是雅集就是笔会,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去玩书法?
赵翼(1727~1814年),字云松(一作云菘,又作耘松),号瓯北,江苏武进人。世传3岁便能日识数十字。12岁时,为文1日成7篇,人皆奇之。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归里,主讲安定书院,潜心著述,长于考据,以著述自娱,赋诗为乐。赵翼存世诗作有4800多首,以五言诗最出色,与袁枚、蒋士铨齐名,称“江左三家”。著有《瓯北诗集》53卷,《檐曝杂记》6卷,《唐宋十家诗话》12卷,《皇朝武功纪盛》4卷,《陔余丛考》43卷,及《廿二史札记》。
历代法帖中,唐代的信札较少,别的朝代就留有数不清的手札,成为重要的书法取法资料。法帖中的信札,既是书法珍品亦有史料价值,风格多元,可以观察到不一样的世态人情,透视每个人真实的灵魂。手札在近代使用减少,这是书法实用性减弱的标志。但愈来愈多的今时书人却喜欢古人书札,流连忘返。如果书法创作的目的性太强,为了展览而展览,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创作而创作,为了信札而信札,又在不断地重复制造,其艺术性必定会逐渐萎缩。有时也会想,当代的书人不是展览就是雅集,不是雅集就是笔会,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去玩书法?
赵翼(1727~1814年),字云松(一作云菘,又作耘松),号瓯北,江苏武进人。世传3岁便能日识数十字。12岁时,为文1日成7篇,人皆奇之。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归里,主讲安定书院,潜心著述,长于考据,以著述自娱,赋诗为乐。赵翼存世诗作有4800多首,以五言诗最出色,与袁枚、蒋士铨齐名,称“江左三家”。著有《瓯北诗集》53卷,《檐曝杂记》6卷,《唐宋十家诗话》12卷,《皇朝武功纪盛》4卷,《陔余丛考》43卷,及《廿二史札记》。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