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玩摄影追求的是摄影作品的诗情画意
中国人玩摄影,难免就要追求摄影作品的诗情画意。在一个诗情画意的文化氛围里,耳濡目染的熏陶,诗情画意已经渗透到骨子里了。
中国人玩摄影,难免就要追求摄影作品的诗情画意。这个不奇怪,一个诗情画意的文化氛围里,耳濡目染的熏陶,诗情画意已经渗透到骨子里了。
作为从摄影的角度去品味诗词,你会发现有别样的奇妙感受。杜甫的一首著名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先不问此诗写的是何时何地的风景,我们试着从数码摄影的角度去想象一下诗句里的画面:
第一幅画面,一树翠柳,两只黄鹂。绿背景浮出两只黄色的小鸟。绿黄相配,一个色系的两个颜色无比的刺激眼球,却又非常和谐。
第二幅画面,青天的背景下,一行白鹭,最能体现出白鹭的洁白和美丽。诗词里前两幅画面诗两幅平行的内容,都是写的鸟。拍起来也不难。
第三幅画面,从窗外望去,西岭山头上冬雪尚未化尽。一幅春光在召唤窗内的你走出门外。
第四幅画面,门泊东吴万里船。村外桥头,系着几只船儿等待你的远游,这几只船岂止是等你远游,是等耐你心灵的放飞,等你放纵一冬被锁住的身心。
后两幅画面,一句是看窗外风景,一句是看门外小船。跟前两句诗描写的风景天上地下,基本不搭界。诗词后两句的象征意味很浓,从窗内看去,远处的雪山雪还未尽,门口的船儿早已等待远行的人儿。
作为描写春光的诗词,没有一句话直接描写诗人对春天来到那种喜悦的内心感受。俗话说画山不见山,画马不见马。这是最绝妙最仙逸的诗画所追求的境界。四幅画面很好理解,在现实的拍摄中也非常容易捕捉。一幅树上的小黄鸟,一幅天上的白鹭。一幅窗外的风景,一幅门外的小船。四个画面,转换的非常自然。也非常符合人的日常视觉习惯。先看树上吱吱喳喳鸣叫的鸟儿,仰天看漂浮的云儿,还有北飞的白鹭。内心自然冲出拘束你一冬的房舍,飞向船儿,走向远方。四句白描的诗句,四幅平行不搭界的画面。其实是杜甫作为诗词大家最妙、最灵性的杰作。
读者们如果有心注意一下,还会发现,古诗词里,很多词句是省略主语的,往往都是谓语+宾语,或者谓语+状语。给人感觉往往都是一个只有动作,只有某种状态的一个描写。尤其在宋词里,那些婉约的描写内心感受的作品。给普通读者的阅读乃至品味带来一些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试着用DV或者相机拍摄,却是非常的顺手。那些诗词简直就是给摄影师准备的。
电影讲究的是蒙太奇,用镜头的语言来讲故事,来讲人的内心活动。电影最忌讳大量的旁白和字幕,这是最外行的导演才采用大量旁白和字幕。
同样,现在的摄影艺术(姑且就叫艺术吧)的内涵和外延也和很多的艺术门类有所交错。此摄影远非彼摄影了。在摄影作品的画面里,用光、色彩和构图只是部分的元素而非全部。用一幅照片,过重的技术元素,阐释一个主题,晦涩难懂,甚至于是作品过于概念化、哲学化。最终只有作者自己明白,甚至自己都不明白。当然现在很多的摄影作品只是有一个很貌似深刻的题目而已,标题党四处泛滥。
一个主题,可以用一系列组照来阐释。组照的画面之间关系、衔接、围绕主题的起承转合十分重要。组照中,不一定每个画面都要强调技术层面的东西。镜头的语言,蒙太奇的巧妙运用可以使画面变得平而巧妙。
所谓画马不见马,画山不见山,也许每一幅画面都跟主题无关联,但是一副组照出来,却能巧妙贴切的描绘阐释主题,这是诗与画的境界,也是摄影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