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摄影 > 学术论文 >

摄影艺术的个人风格如何构成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摘要:摄影艺术的个人风格具有社会性、人为性和偶发性。“个人风格是独立存在的个人特质”,现实中没有个人风格的摄影作品通常不具有思想情怀,冷漠、空洞,无法给予观者丰富的感官享受与审美体验。该文从创作主体自身、社会环境和创作过程三个方面剖析摄影艺术个人风格的构成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个人风格;独立性;摄影艺术;构成

摄影艺术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形式,拍摄者使用照相机,运用不同的光线、构图、影调,拍摄出反映人类精神、社会文化和生活现象的图像,展现出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在摄影历史中留下印记的摄影艺术家无不是个性鲜明的,他们的作品异彩纷呈,彰显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精神。所以,摄影艺术个人风格的构成问题值得探讨。

一、社会文化对个人风格的影响

摄影艺术往往与时代发展、政治生活、科技水平和民族精神息息相关,个人风格是时代的文化水平、审美价值在摄影艺术上的物化表现。摄影艺术是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起来的艺术门类。在19世纪初期,物理学的发展使艺术领域翻开崭新的篇章——摄影艺术诞生了。早期的摄影受时代发展水平(如拍摄工具、呈像水平)的限制,局限在拍摄长时间固定的物体上,展现出的是单一、呆板的个人风格。随着摄影技术和相关设备的不断完善,拍摄范围逐渐拓展,表现出了留住生活中真实瞬间的写实风格。如,梅奥尔关于重建水晶宫的拍摄,芬顿•克里米亚关于战争的拍摄,等等。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对摄影艺术的冲击,是宗教教义与人文精神的碰撞,更是批判精神和美学追寻的交融,人们开始重视拍摄作品的情感和造型的美。摄影者寻找现实题材,讲究发现、感悟,将心得注入作品,既有借景抒情的纪实派个人风格,也有影像重重、虚实相加的印象派风格。20世纪的摄影作品整体可概括为两个主题,即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纪实派开始寻找现实主义精神,从更深层次上审视世界,挖掘出透过表层的真实感;后现实主义与未来派摄影追求未知的诉求。摄影艺术的个人风格随着社会矛盾的产生、新事物的出现、科技设备的更新而日趋多元化。

二、审美意识促进摄影艺术中个人风格的形成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感性的。摄影风格是拍摄者个人气质的集中体现,哪怕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摄影者由于受教育程度、生活阅历、天赋条件的不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内心体验也不同,其个人风格更多地受到主观精神的影响,凭借自己的内心感受选择艺术风格。事物的表现力是多方面的,同样是拍摄西岳华山,摄影家王石拍摄的华山表现出了华山奇、险的特点,指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义深刻;而摄影家奥利奥拉•卡萨诺瓦拍摄的华山是磅礴的、安详的,仿佛是各种小的力量汇聚了大山,一棵树、一根柱子亦是自然的一部分,富有层次感。在谈及审美意识的时候,不得不提及近2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艺术家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有人评价他是一个重新定义了摄影的人。沃尔夫冈•提尔曼斯的作品或质朴、醇厚,或视角清奇,或晦涩、抽象,或寓意丰富,他曾说:“我的作品让社会思考什么东西是可以被接受的。别人认为可怕的东西,在我看来可能是美的。”当我们亲眼所见时,才能理解什么是当代摄影的空间感和抽离感。摄影带给观者的体验,除了视觉上的共通感,还应该是审美上的指引和自我的反思。

三、拍摄行为对摄影艺术个人风格构成的影响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稍微翻转角度,看到的就是不一样的世界。摄影艺术的特点在于将生活景象的片刻、自然界律动的一景、人类情感变化的瞬间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真实却具有片面性。事物动态全貌的每个角度、每个人的拍摄手法都会影响拍摄作品,因此摄影者的拍摄行为要以充分的观察和思考为前提,判断怎样的角度和距离才能反映出心中的的那一瞬息,将眼、脑、手三者合一、协调运用,做到全神贯注。与此同时,摄影行为涵盖对相机焦距、光圈、快门的调整,曝光和景深的技巧,拍摄的角度、摄距与光线等多方面的操作。如,在逊克农场的摄影作品中,摄影者惯用逆光表现农场的静谧与柔和,在天气不佳时针对人像采用大光圈,突出人物主体。这些拍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多年拍摄经验的总结。结语大千世界中,浩如烟云的摄影作品大多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然而极具个人风格的摄影艺术作品往往能给人以深刻的影响,免于湮没在历史的洪流里。在摄影作品中形成自成一派的个人气质,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就向新时期的摄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当代文化,立足于所想所感,熟悉拍摄手法,让当代摄影作品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成文.中国当代纪实摄影风格之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黎英.摄影艺术.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 艺术留学
  • 中国美术高考网
  • 优路教育
  • 高分无忧
  • 河南成人高考
  • 电大中专
  • Copyright © 2006-2025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5290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418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