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志愿填报策略

来源:国内高校  浏览: 次  作者:中国艺考网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美术生都有各自的兴趣和特长。

有的擅长造型,有的喜欢设计类;有的在动画方面有特长,有的则是书法方面的小专家。考生和家长应重点考虑考生的兴趣和专长所在,量身选择专业。

认真分析录取机会的大小(请认真研究招生简章)

①报考条件。对于美术生来说,色盲色弱的考生是不能报考美术专业的,这个必须要知道。此外,解放军艺术学院不招收复读生(往届生)且年龄小于20周岁。部分院校明确表明不招收第二志愿考生。此外一些热门的院校每年生源都很充足,所以第二志愿被录取的机会就就非常小。

②招生计划。31所独立设置艺术本科的院校及13所参照院校中的大部分都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没有分省的招生计划,全国报考这些院校的全国考生全部统一排名录取(有部分院校有招生省份的限制,如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剩下的院校都是分省招生的,考生只是和报考该校的同省份考生竞争。一般,各校艺术类专业分省分专业的招生计划在4-5月份公布,考生可以关注这些院校的招生网站,招生计划是分析录取机会大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③招生类别。大部分院校都有多个美术类专业,所以招生类别也有区别。有些是按照美术类大类来招生的(例如中南大学),报考这类院校的所有美术专业的考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是一样的,校考合格后考生可报考该院校校考专业的任何一个,例如可报考美术学可报考艺术设计。剩下的绝大多数院校但是按照专业来招生的,考生收到的合格证是某个专业的合格证,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就只能报考合格证上表明的专业。

④录取规则。目前,艺术类院校录取方式大致分为三种:第一是专业课合格后,依据高考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这样的学校比较少;第二是文化课达线后,依据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这类学校不少;第三是将文化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按一定比例(按照学校给的一个计算公式)综合后,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现在大部分院校采取这种录取形式。学生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若专业课成绩好的尽量选报按专业课录取的专业;若文化课成绩好的尽量选报按文化课录取的专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录取率。

有些院校使用美术统考成绩录取,有些院校使用校考成绩录取。有些院校的部分专业使用统考成绩录取,部分专业使用校考成绩录取。

⑤录取批次。每年高考后志愿填报之前,各省都会发给美术考生一本关于志愿填报的书籍。书籍中包含了各校的录取批次,招生院校的名称、是否使用统考成绩录取,招生人数,学费等信息。

⑥注意细节。有些院校有英语、语文或者数学最低分数的限制。另外,多少考生都有明确表示考生科类,有的只招收文科考生,有的只招收理科考生,有的则是文理兼招。

⑦历年录取情况。学生可以参照近三年各院校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录取人数,根据自己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实力,选择自己可以报考的院校及专业。其中,考生不仅仅要注意最低录取分数线,更应该注意录取的平均分数。

⑧第一志愿很关键。就目前的情况,使用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的省份大约各占一半。使用平行志愿的省份,考生的录取机会比较大。平行志愿的实质就是分数优先,按照分数的高低来进行整个录取过程。例如,从第一名考生的第一志愿开始投档,如果该生第一志愿没有被提档,那么就开始该生的第二志愿投档;如果第二志愿还没有被投档,那么就轮到第三志愿,以此类推,直至该考生被提档为止,或者所有志愿都没有提档,然后就轮到第二名的考生开始此过程。

⑨哪些院校和专业比较容易被录取:很多考生都咨询那些学校好考些,那些学校比较少人报考,哪些学校报考的成功率高些?实际上广大考生一定要清醒些,好考的学校基本都不是好学校,好的学校和专业都不好考。

根据归纳总结,好考的学校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偏远地区。例如东北三省、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甘肃、陕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方的不知名院校比较好考。

第二:学费贵的报考人数较少,录取机会较大。

第三:感觉校名很难记、很拗口、很陌生的学校好考些(适合统考刚过线的考生)。

第四:刚升为本科的高校。湖南女子学院、山东女子学院、齐鲁师范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宁德师范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集宁师范学院等等。

第五:纯艺术专业比实用型专业好考些。

①纯美术类:油画、雕塑、国画、版画、壁画、插画、漆画、公共艺术、综合艺术绘画、美术学、文物鉴定与修复等。

②设计类:服装设计、平面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染织设计、珠宝首饰设计、鞋靴设计、玩具设计、现代手工艺设计、工业设计、印刷包装设计、网络多媒体设计、陶瓷艺术设计、会展设计、戏剧舞台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家具产品设计等。

③传媒类: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广告)、数字媒体艺术、摄影(影视摄影)、影视动画、广告学(广告策划)、戏剧影视美术、网络游戏艺术等。

④其他类:比如书法、篆刻、摄影这些。

二、城市选择需考虑

中国城市发展不均衡已经是众所周知,大部分的教育资源,就业资源都集中在几个大中城市,从某种程度上对于考生(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来说,读大学就是选择城市,虽然大中城市消费高、房价高,但是机遇、待遇同样还是吸引广大考生的一个致命性的优势。

目前中国的大中城市主要分为:

一线城市:北京市(首都,中国政治中心、华北区域中心)、上海市(中国经济金融中心)

准一线城市:广州市(华南区域中心)、深圳市(经济特区)

二线城市:沈阳(东北区域中心)、南京(华东区域中心)、武汉(华中区域中心)、西安(西北区域中心)、成都(西南区域中心)、重庆(直辖市)、天津(直辖市)、大连、青岛、杭州、厦门,以及各省省会城市等。

很明显的是,中国经济、教育资源最发达的主要就集中在以上城市。其中尤以中国的七大区域中心和经济金融中心高校最多,即:北京市(首都,中国政治中心、华北区域中心)、沈阳(东北区域中心)、南京(华东区域中心)、武汉(华中区域中心)、西安(西北区域中心)、成都(西南区域中心)、上海市(中国经济金融中心)。

此外,很怕冷的考生尽量不要选择东北地区;怕热的就别去武汉、南昌、重庆、南京、福州、广州等城市;吃不了米饭的,就别到南方。

高校认同程度有地域情结。不同城市之间,同一水平的高校,认同程度不同。如果你是陕西考生,最后想在西安就业,那么对于你来说,西安美术学院的认同程度要比湖北美术学院高。如果你想在福州就业,那么福州大学要比南昌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认同程度要高一些。

文章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热门阅读hot

Copyright © 2006-2025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