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分析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摘 要】在狭义的表演艺术种类里,戏剧表演是舞台艺术,影视表演是镜头艺术。而在漫长的影视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有舞台演员与影视演员穿插进行表演的现象出现。那演员在影视与戏剧表演中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差异呢?是不是这种交叉表演是完全没有违和感的,是符合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表演规律的呢?
【关键词】戏剧表演;影视表演;异同;《驴得水》
一、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概述
戏剧表演呈现在假定性的舞台空间中,演员是面对观众直接交流的一种表演。演员的一切,包括声音、身体、喘息、额头的汗水都在观众前一览无遗,并且整个表演是连贯的,沒有中断的地方。影视表演是摄影机或摄像机通过记录材料--胶片或数字信号记录下来的一种表演,是一种间接的视觉展现与过去时的再现,没有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与创作,没有表演的独立性,没有表演不间断的完整性。因此,很多人对两种表演形式提出异议,认为两者之间是不可以融合的,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区别又成了研究的议题。
二、从《驴得水》看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
从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概念中我们就知道两者是存在表演方式的差异的。从电影发展过程中可看出我们有着影戏传统,除借鉴戏曲的叙事及场景结构形式之外,在表演上也是有着借鉴的。近两年出现了舞台剧演员来进行影视表演的情况,如《夏洛特烦恼》中的马丽和沈腾、《煎饼侠》中的岳云鹏等等。同时也出现了将舞台剧改成电影的趋势,如《分手大师》《驴得水》等等。在这些戏剧演员参与戏剧改编的电影中,观众明显看出了电影中掺杂、抹不掉的戏剧影子,有些地方进行镜头化处理,可以“以假乱真”,但在表演上却出现很大的区别,我们拿《驴得水》这部电影来分析。
首先,戏剧表演讲求放大,影视讲求浓缩细腻。戏剧表演具有特定的样式、特定的空间,就必须遵循特定的表演方式,即需要放大了的声音,放大了的动作。在《驴得水》中,所有出演者都是剧场演员,在“驴棚着火”一场戏中,可以看出两种表演明显的差别。在剧场中舞台宽广,为了使自己所饰演的动作和情感观众能够看到,演员必须尽量地将肢体动作放大。而影视表演,镜头的拍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受到各种景别的限制,从演员的走位及语言动作中,明显看出演员依然依照戏剧表演模式,肢体动作及声音音量是放大的状态,这对影视拍摄产生了限制,只能用中全以上的景别。
其次,戏剧表演戏剧性更强,影视表演真实性为主。戏剧性的结构完全依赖于戏剧剧情,也就是十分依赖于语言。但在影视表演中人物不仅靠语言,而是通过镜头将人物的所有细枝末节的情感都放大,这减少了语言的应用。在《驴得水》中,所有戏剧情节都依赖于人物语言,插科打诨式的语言形态增加了喜剧感,同时所有的戏剧因果关系交代、转折都是通过语言,减弱了影视语言的应用,使得镜头魅力减弱。而同时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是停留在人物语言上,人物关系的处理,也停留在语言层面,无法通过镜头直指人心。
最后,对于所有样式的表演艺术,都是依附于观众而存在的。表演和观众是互为依存的,但是依据的力度却是不同的。戏剧表演与观众是面对面的交流,直接可以从观众得到反馈,产生表演的动力。而影视表演通过镜头,将演员同观众分离开,一边将观众的审美和期待谨记于心,在表演的过程中联想观众的反应而进行相应的表演。同时还可以完全沉浸在角色中,忘记观众的存在,忘记自己的表演者身份,直接化身为角色,在摄影机展露的就是角色一个形象。在《驴得水》戏剧舞台上,会有很多演员和观众直接互动的部分,这在影视拍摄里就无法进行,因此表演起来就没有度的掌握,在表演中难免出现不适宜的停顿现象。
三、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互相的借鉴
(一)扎实的语言表现力。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导致舞台的创新受到限制,但却大大加大了戏剧表演者的表演空间,因此在戏剧舞台上的演员,可以通过自身所有的想法进行表演,而不受制约。其中语言表现力对影视表演是十分重要的。台词的有效表达,能够产生阐释人物、抒发情感,真正意义上形成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二)诸多艺术间的综合与融合。在影视表演中,为了达到某些效果,可以借鉴诸多其他艺术形式,如对音乐、舞蹈、建筑的使用和融合。因此在戏剧表演中,也应该融合进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达成自己表演的目的。
在漫长的影视发展过程中,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差异是存在的,有着各自的结构形式,同时两者的融合也是一个大的趋势。这种交叉表演要想做到没有违和感,是需要符合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表演规律,一直探索下去的。
参考文献:
[1]牛娜.放大 还原 缩小 谈影视表演与艺术表演的异同[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2):67-71.
[2]叶军玲.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特征--兼谈个人的表演体会[J].文化时空,2003.
【关键词】戏剧表演;影视表演;异同;《驴得水》
一、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概述
戏剧表演呈现在假定性的舞台空间中,演员是面对观众直接交流的一种表演。演员的一切,包括声音、身体、喘息、额头的汗水都在观众前一览无遗,并且整个表演是连贯的,沒有中断的地方。影视表演是摄影机或摄像机通过记录材料--胶片或数字信号记录下来的一种表演,是一种间接的视觉展现与过去时的再现,没有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与创作,没有表演的独立性,没有表演不间断的完整性。因此,很多人对两种表演形式提出异议,认为两者之间是不可以融合的,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区别又成了研究的议题。
二、从《驴得水》看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
从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概念中我们就知道两者是存在表演方式的差异的。从电影发展过程中可看出我们有着影戏传统,除借鉴戏曲的叙事及场景结构形式之外,在表演上也是有着借鉴的。近两年出现了舞台剧演员来进行影视表演的情况,如《夏洛特烦恼》中的马丽和沈腾、《煎饼侠》中的岳云鹏等等。同时也出现了将舞台剧改成电影的趋势,如《分手大师》《驴得水》等等。在这些戏剧演员参与戏剧改编的电影中,观众明显看出了电影中掺杂、抹不掉的戏剧影子,有些地方进行镜头化处理,可以“以假乱真”,但在表演上却出现很大的区别,我们拿《驴得水》这部电影来分析。
首先,戏剧表演讲求放大,影视讲求浓缩细腻。戏剧表演具有特定的样式、特定的空间,就必须遵循特定的表演方式,即需要放大了的声音,放大了的动作。在《驴得水》中,所有出演者都是剧场演员,在“驴棚着火”一场戏中,可以看出两种表演明显的差别。在剧场中舞台宽广,为了使自己所饰演的动作和情感观众能够看到,演员必须尽量地将肢体动作放大。而影视表演,镜头的拍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受到各种景别的限制,从演员的走位及语言动作中,明显看出演员依然依照戏剧表演模式,肢体动作及声音音量是放大的状态,这对影视拍摄产生了限制,只能用中全以上的景别。
其次,戏剧表演戏剧性更强,影视表演真实性为主。戏剧性的结构完全依赖于戏剧剧情,也就是十分依赖于语言。但在影视表演中人物不仅靠语言,而是通过镜头将人物的所有细枝末节的情感都放大,这减少了语言的应用。在《驴得水》中,所有戏剧情节都依赖于人物语言,插科打诨式的语言形态增加了喜剧感,同时所有的戏剧因果关系交代、转折都是通过语言,减弱了影视语言的应用,使得镜头魅力减弱。而同时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是停留在人物语言上,人物关系的处理,也停留在语言层面,无法通过镜头直指人心。
最后,对于所有样式的表演艺术,都是依附于观众而存在的。表演和观众是互为依存的,但是依据的力度却是不同的。戏剧表演与观众是面对面的交流,直接可以从观众得到反馈,产生表演的动力。而影视表演通过镜头,将演员同观众分离开,一边将观众的审美和期待谨记于心,在表演的过程中联想观众的反应而进行相应的表演。同时还可以完全沉浸在角色中,忘记观众的存在,忘记自己的表演者身份,直接化身为角色,在摄影机展露的就是角色一个形象。在《驴得水》戏剧舞台上,会有很多演员和观众直接互动的部分,这在影视拍摄里就无法进行,因此表演起来就没有度的掌握,在表演中难免出现不适宜的停顿现象。
三、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互相的借鉴
(一)扎实的语言表现力。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导致舞台的创新受到限制,但却大大加大了戏剧表演者的表演空间,因此在戏剧舞台上的演员,可以通过自身所有的想法进行表演,而不受制约。其中语言表现力对影视表演是十分重要的。台词的有效表达,能够产生阐释人物、抒发情感,真正意义上形成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二)诸多艺术间的综合与融合。在影视表演中,为了达到某些效果,可以借鉴诸多其他艺术形式,如对音乐、舞蹈、建筑的使用和融合。因此在戏剧表演中,也应该融合进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达成自己表演的目的。
在漫长的影视发展过程中,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差异是存在的,有着各自的结构形式,同时两者的融合也是一个大的趋势。这种交叉表演要想做到没有违和感,是需要符合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表演规律,一直探索下去的。
参考文献:
[1]牛娜.放大 还原 缩小 谈影视表演与艺术表演的异同[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2):67-71.
[2]叶军玲.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特征--兼谈个人的表演体会[J].文化时空,2003.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戏文
最新资讯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