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法 > 学术论文 >

不落窠臼来作篆——万承纪篆书联品赏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清代书法,帖碑泾渭分明。清代篆隶的复兴,如同沉寂千年的火山喷发,导致了篆隶创作的繁荣。这一时期的篆书创作,一路取法石鼓文,一路取法秦篆、诏版和李阳冰等小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路是保守复古面目,一路是篆隶相掺,确立自我面目。

    万承纪(1766~1826年),字廉山,又字畴五,号廉三,江西南昌人,乾隆年间举人。万氏书名并不显赫,此联虽寥寥10个字,但处理手法高超,一字一态,大巧若拙,变化万千,令人回味无穷,颇有匠心独运之处,值得借鉴。在其时篆隶书风昌炽的大潮下,书家都在动脑筋探求个性。万氏书法,篆、行、草皆精,成就当首推篆书。上联中,“春”字形呈梯形,“日”部巧妙避让,疏密关系处理极为精致。“秋”字部首左右错落,“多”字有二“夕”,一大一小,一正一斜,一宽一窄,相映成趣,通过位置的调整来实现造型的变化,且上大下小,极具夸张之妙趣。“佳”字为左右结构,右侧两“土”竖画并非一笔直下,稍有变化,没有直接下行,行笔略有调整,使左右团成一气,可见创作之精妙。左侧单人旁带有一定的弧度,形成方圆对比。“日”字合邓石如篆法,字形笔画少,结合上下文来看,构成疏密对比。再看下联。“西”字“乃”部上移,中间留出大块空白,显得空灵自然。“北”字处理得不对称,在整幅对联中造成斜向的视觉效果,呼应“秋”字。“有”字存在两个构成元素,“又”部起笔左高右低,营造出一种动态感,“月”部有效地保持了全字重心的平稳。“高”字将起笔点画变成短横画,将下方“口”部上提,形成上密下疏的艺术效果。“楼”字处理打破原本的左右结构,将“木”字旁收缩,“女”部移到下方中侧,整个字形显得险象环生,扣人心弦,整件作品处理方式令人叹为观止,一气呵成,首尾呼应,妙不可言,虽无大名,却堪称大手笔。

    万承纪喜奇石,大有海岳遗风,书法另辟蹊径,不拘成法。从万氏生卒年来看,较邓石如(1743~1805年)稍后,创作上受到邓石如的影响,在行笔、结体方面,吸收宋代梦英篆书的处理方法,疏密不露声色。清代的篆书创作,学小篆多以二李为正宗,惜所传石刻惟有《泰山刻石》29字及《琅邪台刻石》12行而已,能够参照的范本较少,后人遂以汉器款识和五凤题字、《祀三公山碑》等缪篆为本,所作愈发引人诟病。明赵宦光写草篆,虽有新意,但去古愈远,非秦非汉,非唐非宋。若一味固守旧法,为前贤所囿,则个人面目也是不成功的。万承纪的创造性虽不如邓石如,但其作品中的结体处理更具“现代意识”,从金文中汲取菁华,对后世的黄士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字形内部的结构调整来产生变化,使得静态的篆书具有了一种别样的动态美,又不失自然情趣,显出是高手所为。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 艺术留学
  • 中国美术高考网
  • 优路教育
  • 高分无忧
  • 河南成人高考
  • 电大中专
  • 山东职教网
  • Copyright © 2006-2023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5290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418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