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绘画技巧和方法
掌握完美的表现技巧,是使作品达到高艺术水平的一种能力.绘画的技术和方法,直接关系到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因此,没有一个美术家,不是十分重视绘画技法的研究和探索的.各种绘画技法,实际上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绘画工具、材料的不断改进,艺术观念和审美意识的更新,以及各种绘画新风格的出现,都会促使技法的不断创新与演进.可是,各画种在自身的专业实践中,都已经积累了许多能被普遍应用的技法经验,这些技法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厚画法与薄画法
水粉画制作过程中,绝大多数颜色都需要在调色板上调配,然后进入画面.调配颜色,使用水分与白粉色的多少,是体现表现技法和水粉画特色的问题.水彩画,单纯使用水分调色来控制颜料厚薄,从而产生明度变化,并利用水色的干湿,通过颜色的渗化或重置.获得水彩画的特殊表现效果.油画则是使用调色油(松节油或亚麻仁油)与白色来调配,控制颜色的厚薄和明度变化.水粉画,介于这两者之间,可以用水使颜料稀薄,成为半透明,使白色画纸的明度也能透出色层.水分使颜色产生厚薄,厚薄产生明度变化,那就会发挥似水彩那样的湿画渗化效果,这就是水粉画中的薄画法.
如果用油画中的厚画法来制作水粉画,就得少用水分,使用较多的颜料和白色来提高颜色的厚度和明度.但是,水粉的薄画法,虽使用水分较多,也不可能达到水彩画那样的活泼、明快、流畅、水色淋漓的艺术效果.厚画法也不可能像油画那样,能将很厚的色层牢固地附着在画纸上.我们常看到一些水粉画,由于画得过厚,而使色层龟裂剥落,发生画面受损的情况.
水粉画调色,使用水分有两个目的:一是调稀颜色,便于自如地运笔着色;二是水分可使颜色稀薄到各种程度,使明亮的纸色能透出色层,显出明度的变化.如果水分使用较多,让颜色在纸面上流淌,也可以产生水色交融的效果.一般水粉画的第一次着色(或称铺底色),大多采用含水较多的薄画法,它可使色层柔和含蓄有远退的效果.画景物阴影部分及远景常采用此法.薄画法由于水多色薄,粉质因素和遮盖力会减弱,水粉画的艺术特性就不能充分发挥,所以薄画法常常只应用在局部或画第一次色.
水粉的厚画法,容易产生水粉画的艺术特色.因此,调色盒中的颜料量要多,必须保持湿润不干,保证画笔伸入颜料格子就能蘸出充分的颜料,在调色时或画到纸面上去,能十分丰厚饱满,运笔也能随意自如.有时可以蘸几种不同颜色,可在画上塑造对象的同时通过笔法调出恰到好处的色彩,这可以画出诸色争辉的生动效果.当然,在没有充分经验与基础能力的情况下,是绝不易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在表现许多明亮物体或景色时,如天色、水面、路面、房屋等等,需调入大量的白色来达到明度的要求的,所以水粉画需要用白色时,就应大胆使用白色,并保证有一定的厚度,这样可使造型厚实有力,与薄画部分产生强弱对比效果.一般说来,用色的厚薄方面,以厚画为主,方能获得较好的水粉画效果.
二.水粉画的衔接
水粉颜料要画得色块明确、轮廓清楚比较容易,但要画得衔接自然、柔和就比较难.在写实风格的绘画写生中,表现对象的虚实关系,往往成为一个难题.在写生习作中,物体轮廓线画得像剪贴一样清楚的弊病是常见的.这弊病会使物体与周围环境脱离,削弱了对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观察方法,从局部出发,没有去比较物体轮廓线的虚实关系而形成的,属认识问题;二是虽在观察中认识这种虚实的关系,而缺乏表现这种关系的方法.前者的解决办法在第三章第五节"色彩的观察与调配"中已有讲述,后者的化解则需要了解水粉色衔接的一些基本规律.
水粉画通过衔接方法取得效果的关键是正确控制色彩明度的变化.在"色彩的观察与调配"一节中,已讲到如何利用调色板,先在调色板中找到颜色衔接的正确关系,然后进入画面.这是靠调色板来获得正确色彩衔接关系的好方法.一些一气呵成的水粉画作品,是趁色彩未干时,运用湿画方法完成的.颜色未干时,颜色比较容易衔接.冷暖两个色块,也可以趁色未干时在连接两个色块的地方进行部分重叠,混合后产生一个过渡的中间色,使衔接自然柔和,没有生硬的痕迹.一个器物的背光面轮廓线,总是模糊不清与背景或投影融合在一起的,属于虚实对比中的虚,强弱对比中的弱,这种比较虚的色彩关系,最适宜使用湿画的方法来获得较理想的衔接效果.可是,一幅作品在描绘过程中,较难保持画面色彩的长时间润湿不干,而颜色干燥以后,就失去湿画时的效果.此时可以将需要衔接的部位,用干净的画笔刷上一层清水,使已干的色相状况恢复到潮湿时的状况,再根据这色相状况来调配衔接的颜色.这样画家就会方便和有把握得多了.这种方法是水粉画中经常被采用的,因为水粉颜色干与湿时的色相有明显的差异.如果不采用以上的办法,在已经干燥的色层上继续作画,色与色的衔接主要凭经验,要把握好画上去的颜色的色彩个性基本上一致,干后能自然衔接,不会生硬脱节.这还可以利用在调色盒中残留的第一次色作为衔接时的依据,或先调出要与之衔接颜色的色相,作为继续衔接的标准.这些是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采取的办法,有了经验以后,就不难判断衔接颜色应如何调配了.另一种干接的方法,是使用排线和色点,将两个有差异的色块,自然柔和地衔接起来,表现出圆润的立体效果,可以用两色中任何一个色的线或点子,在连接处画出一个过渡的中间色办法来处理,就可以达到表现效果.这和版画中,使用排线或点子表现层次的技法来交接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笔法
画笔是绘画表现的主要工具(其他还有画刀和追求画面特殊效果的工具),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以笔墨为其核心,笔法更具有关键的作用.中国画是笔法与水墨、纸的特性相结合而产生效果的,它通过点、线、面的手段,对造型、布局骨架以至气韵生动都有重要作用.
中国画的笔由于选材与制作方法存在不同,其性能各异,在用笔的方式上有中锋、侧锋,顺笔、逆笔和以虚实、轻重变化的多种笔法,通过各种笔法结合墨色,使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显示出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西洋绘画,虽然在笔法技巧上,不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那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在表现技巧上,笔法也是同样不能忽视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法技巧,可以提供重要的启示,非常值得借鉴.
水粉画笔,它也与中国画笔一样,其功能的不同是由制作材料和方法的各异决定的.在色彩画中,颜色是通过各种画笔的运笔方式与技巧,产生表现效果的.画笔的质地(软硬),型号(大小),形状(扁、圆、尖)及蘸色、含水的多少、色彩的厚薄、干湿,及各种运笔的方式与技巧,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形象、景色.笔触可以加强主题的气氛、意境,能抒发作者的激情和某些主题的运动感,还可以产生画面的韵律美.许多别致的色彩效果,常依赖于笔法去获得.但现代出现的超级现实主义画风,却不着意笔触的表现力,甚至整个画面没有一点笔法的痕迹,形象塑造工整细致如照片,这是一种绘画的风格,其宗旨是极度地追求无异于现实的逼真感.
绘画中的笔法与画家的画风、个性有密切关系.从选择表现的题材、艺术的处理到表现方法和追求的情调意境,都离不开笔法.全面地介绍这种笔法技巧是困难的,但对某些被普遍应用具有规律性的用笔方法,应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大笔和小笔的区别应用—大小不同的画笔应用与观察方法、用笔习惯有关.开始学画的阶段,一般都习惯于使用小笔,这是因为这个阶段写生时,在观察景物的习惯上,往往着眼于细节与局部为多,追求把所见到的细微末节,都清楚地描绘出来为满足,所以选用了小笔.这样的表现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画面的枝枝节节难以形成主题的中心,产生不了感人的魅力.如以一幅风景写生画为例,至少应该懂得,使用大笔铺底色,使色彩具有大关系.对天、地面、山丘和一些需要简练、概括的部位也要用大笔;小笔应用于塑造较小的形象,及深入刻画的细部.画一幅习作的过程,自始至终都需要多支大小画笔分工、交替使用,使笔触不至于单调而缺乏表现力,笔触是塑造形体,表现主题的艺术手段.人物或自然景物形象的塑造,必须结合对象的形体特征和结构使用笔法,圆形的物体必须用许多弧形笔法来塑造.直向的物体经常需要横向的笔法去塑造,如画粗树干或人体的手臂、腿等,结合横向的笔法去画,可以表现得更有厚度;画水面或地面,一般使用横向的长笔触,可以更显出平面的深远感;画大面积的静物桌面、背景、墙和风景中的天等比较平面的色块时,笔法要避免像泥水工匠刷墙那样单调呆板,需要自然随意用横直、斜等有笔向变化的笔法,增加生动性.但要注意,这些色块是处在主体物的后面,有一定深度,是陪衬物体,用笔要平稳沉着.使用的画笔,大小要适宜.由于画面表现的主题不同,要求的情调意境也必有异,如静穆的、和平的意境,较多使用横向的较柔和的笔法;用强烈、活泼、果断、明确的笔法表现欢快、骚动、紧张等气氛的画面;沉着,稳健的笔调与画面的严肃、庄重意境密切有关;轻柔随意的小笔触,可以加强优美、抒情的情调;大刀阔斧的大笔触,可显示出主题的粗犷、豪放与壮美.
笔法中点、线、面等形式因素的有效应用,是使画面产生丰富而生动的表现效果的重要条件,线与面相结合表现形体的方法,具有特殊的绘画效果.笔法中的线干、湿、粗、细,落笔的正侧锋、轻重、快慢、虚实等等变化,都可恰如其分地表现各种各样的形象与画面效果.中国毛笔具有线条活泼流畅,使用随意自如等特点.方头扁笔则适宜运用块面的笔法,表现具有厚重的立体空间感的景物.一些初学水粉画的作者,经常出现技巧方法的弊病,可归纳以下几类:
(1)着眼局部,专用小笔画细节而失去大体;
(2)只用一种笔法,描绘不同形体与质地的物体,缺乏笔法变化,效果单调,失去生动感;
(3)用笔不能紧密结合形体结构,形体塑造缺乏严谨、厚重感;
(4)用笔繁琐,笔调无轻重缓急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