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舞蹈 > 学术论文 >

论中国古典舞身韵之“神”的特征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论中国古典舞身韵之“神”的特征

    摘 要:泱泱华夏、浩浩古风。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与教学,处处离不开身韵,身韵是高屋建瓴的从民族美学的角度中继承传统、丰富发展传统,并依据自身的运动逻辑和规律构建的,是中华民族历史沧桑和灿烂文化的真正体现,是对中国古典舞全新式的探索,是中国古典舞有异于其他民族舞种的显着特征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和精髓。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神;哲学性;具体性;辩证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99-02
    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属性,即舞蹈擅长于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舞者本身或编舞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性格,而情的外化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神”,这里的“神”即内涵、神采、韵律、气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神”是舞蹈的艺术灵魂,它对舞蹈起着支配、主导作用,正所谓“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科学内涵
    “身韵”即“身法”和“韵律”的总称。“身法”是属于舞者外部的技术技法范畴,而“韵律”则是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将二者相互渗透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精髓和审美神韵,才能真正表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昂扬的时代精神与民族气节。换言之,中国古典舞身韵就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灵魂之所在,更是中国古典舞表演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艺术修养。身韵的出现,使得中国古典舞形成了具有独立意义的舞蹈本体,挣脱了戏曲舞蹈和武术的怀抱,为中国古典舞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使中国古典舞的舞台艺术更加灿烂光辉。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美学特征
    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全部内涵进行高度提炼,便可知中国古典舞表演的最高境界为“以神领形、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进而剖析出中国古典舞身韵是由“形、神、劲、律”四个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方面高度融合而成的。这四个方面在表演时虽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他们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  (一)身韵之“形” 
    “形”是指形体的外部动作,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动作、形态、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造型性是舞蹈艺术的基本属性之一,“形”是舞者内心情感传达给欣赏者的媒介,同时也是欣赏者感受舞者内心情感的媒介。“形”是中国古典舞的舞魂之依附,新时期舞蹈工作者通过对各种典型舞姿舞韵,如秦汉舞俑的“塌腰撅臀”,戏曲舞蹈的“子午相”,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和诗词中的“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翩如兰苕翠,宛如游龙举……(唐《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等,以及中华民族传统审美观念深度分析整理总结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形”的运动标准和尺度,以此来表现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体态之美、“仰、俯、翻、卷”的曲线之美以及“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之美。  (二)身韵之“神” 
    “神”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是通过自觉的意识、意念和感觉来支配动作,从而表达出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灵魂,表现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任何艺术作品如果失去了神韵,那么它便只剩下一副空架子,失去了吸引人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变得毫无意义。“神”正是舞者心态和内涵的表达,任何“形”的运动无一不是在主观意念的驱动下完成的,即使是身韵里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提沉”动作,同样也是受意念支配完成的艺术活动过程。可以这样说,神韵是支配一切行动的内在力量,“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形神结合的规律却也给此做出了恰当的解释。  (三)身韵之“劲”   “劲”是指内在的节奏处理和力度处理,其主要体现在用力方法的掌握与力度的控制运用。节奏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中国古典舞运动节奏往往和有规则的音乐节奏不相符,而是更多地强调舒而不缓、紧而不乱的“弹性”节奏;力度处理在中国古典舞上也是十分考究的,它有意避开力度的平均化,强调力度的轻重缓急、顿挫延伸的对比性。一寸之间“劲头”,出其不意的“反衬劲”,四平八稳的“帅劲”等等便是极好的表征。  (四)身韵之“律”   “律”是指节律,即动作自身的律动性和它所依循的规律。“律”有“正律”和“反律”之分。所谓“正律”,就是按其要求所做出的动作犹如顺水推舟、行云流水般,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所谓“反律”,简言之,即“不顺则顺”,就是“逢冲必靠、逢左必右、逢开必合、逢前必后……”运动规律,这种给人以峰峦叠嶂、跌宕起伏、出乎意料之感的规律恰恰是中国古典舞特殊的审美性,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正是强调“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出其不意之效。将“正律”和“反律”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这种又顺又逆的特殊运动规律,产生的对比性和起伏感,体现了中国古典舞圆、游、变、幻之美,正是身韵“律”之奥妙与特质之所在。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神”   (一)再议身韵的“神” 
    关于身韵的“神”,笔者在前文中已经有了相关的论述,李正一、唐满城等几位老教授也曾做出过论断,那么为何还要再议呢?原因在于,纵观当今重大文艺演出活动,舞蹈教学实践活动乃至于专业舞者的舞蹈比赛活动中,“注重技巧展示、忽略情感传达”的现象屡见不鲜,丧失了舞蹈艺术表演的真谛,将情感的传达置若罔闻,随之而来的是近乎艺术体操似的以炫技为主的舞蹈表演,这种表演虽然能够给欣赏者以视觉上的冲击力,博得一时的喝彩,但是细心回味,就会发现这样的表演是极其空洞乏味、毫无意义的,不注重情感表达的舞蹈表演是不能长久,不能耐人寻味,成为经典之作的。这种“恶紫夺朱”、“郑声乱雅”的现象一旦成为舞蹈艺术发展的主流,那么必会丧失舞蹈艺术的本质和功能,被人民逐渐摒弃。
    (二)“神”的哲学性  “神”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美学特征之一,而美学又从属于哲学,是哲学与艺术相关联的媒介,所以,我们有必要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审视身韵的“神”。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神”是异常重要的,“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诠言训》)”、“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原道训》)”、“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淮南子》)”……这些都把“神”看得极其重要,它可以支配动作,可以传情达意,甚至可以主宰生命。这正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非常重视“神”在表演当中的作用和对“神”的重要性的深层认识。 中华民族从殷商开始直至明清时期,传统哲学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逻辑演进历程。乐舞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门类,必然会引起中国思想家的高度关注。庄子“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庄子·天运》)”的“天乐”思想,强调乐舞一定要表达“阴阳调和”、“天人合一”之“神”;李贽“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焚书》卷五《琴赋》)”的“吟其心”思想,要求乐舞表现人最初、最真实、最纯真的情感,突出个性……中国哲学对乐舞的探索,历朝历代都未曾停止过,而对乐舞“神”的钻研,更是相当深刻的。
    (三)“神”的具体性  由于“神”是舞者心态和内涵的表达,而动作不仅是传情达意、表达内涵的媒介,还是受到自觉的意识、意念、感觉支配的,所以,“神”就变得具体化了,“心、意、气”便是“神”具体化的表现。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神”是联系于心和脑(即“意”)的,是动作指令的发出者,是整个身体系统的中心枢纽;而气则和血相联系,常言道“气血不足,则需补心”,心生血,进而“心、意、气”一动俱动、一损俱损,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大家又常常把气和力联系在一起,合为气力,有气才能有力量,我们在每次发力的时候,不自觉的会深吸一口气,这就说明气满了,力量就十足了,而无气则无力,无力则无动作的发生,即肢体得不到力量,便无法运作完成动作,正所谓“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以,追根溯源,“神”才是动作的指挥者,才是中枢,“神”的指令我们通过“形”而感知,“形”是具体化的,所以“神”是具体的。  (四)“神”与眼睛的辩证统一性  古人云“神则以视无不见也”“精神之户牖也”,今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可以看到人的意念的内在思想情感活动,缘由戏曲对眼睛的训练要求极为严格,中国古典舞身韵大量借鉴了戏曲舞蹈,对眼睛的训练自然不会忽视。“神”与眼睛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在特定环境中,我们可以把“神”与眼睛理解为同一事物,因为“神”是一种抽象机体的性能存在,它最容易从眼睛中体现出来,眼睛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能引起情感上的较大变化,当眼睛“凝神”之时,便会给人以高度集中,甚至是非常紧张的感觉,而当眼睛“放神”之时,便会给人以安静祥和,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将“神”与眼睛笼统地混为一谈,“神”是全身高度和谐统一所释放出来的一种情感,而此时眼睛充当的角色大多只是传达这一感情的工具,如果没有身体其他方面的协调配合,即使眼睛再如何“聚、放、凝、收、合……”,恐怕也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在身体高度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强调通过眼睛来传神、传达情感,便是科学运用“神”与眼睛辩证统一关系所要求的内容,也是表演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四、结语  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学科体系创建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不仅使中国古典舞从进退两难的困难中走出来,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中国古典舞真正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中国古典舞动作本身的张弛放收、闪展腾挪,动作连接的抑扬顿挫、气势磅礴,动作组合的行云流水、龙飞凤舞……“神”都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这一切的主宰力量。中国古典舞身韵倘若失去了“神”,那么便失去了人物内心情感和其背后的民族文化,也便失去了起舞的必要性。由此可见,“神”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精髓之所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神”的重要性应倍受关注。 
    参考文献:
    [1]唐满城着.唐满城舞蹈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8月版.
    [2]唐满城,李正一,黄嘉敏着.中国古典舞身韵.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3]唐满城,金浩着.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修订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9月版.
  • 就业测试
  • Copyright © 2006-2018 中国艺考网(www.zgy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xxxxxxxx号
    教育信息数据资源整合商 QQ:3136758550 法律顾问(邴志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