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舞蹈 > 学术论文 >

原生藏族舞蹈的形态分析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原生藏族舞蹈的形态分析

    1、服饰因素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就青藏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牧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也形成了具有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独有的地方风格特色。
    在藏族地区,人们多生活在高寒的环境下以游牧为生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为了使服饰适应生活需要藏袍不仅在骑马放牧时能护膝护手防寒而在夜晚还能当被褥。藏袍都是以大襟长身长袖肥腰无兜为基本结构和特点。袍长相当于身高袖宽而长出手指端15-20厘米开右襟腰部宽松肥大。穿着时先用头部顶住衣领再穿袖束腰腰带既可防止冷风钻人也可保证骑马时腰肋骨稳里垂直并使胸下至腰上宽松部分呈兜囊状解决长袍无兜的缺憾便于放置随身用品。平时仅穿左袖而袒露右臂天热时还可袒露双臂将双袖卷于腰际冷时刚穿上双袖可随时适应高原地区气候的剧烈变化与气温的冷热悬殊。因此青海地区的舞蹈如卓、依等男子舞蹈较为典型动作是:由大臂的运动带动肩部和背部的自然运动使双臂尽可能挥舞宽长的袖于并且大臂的运动幅度大于步伐。而步伐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节奏或是跺踏地而或是撺腿抬腿模仿鹰在天空翱翔自由而雄健的英姿。
    服饰对原生藏族舞的影响还有个重要因素来自藏族人民对自己服饰的态度。藏民常年过着游荡不定的生话过多的家产不便随身携带只有将财产变成装饰带在身上日积月累佩带的装饰品越来越多不便行动这样饰物中开始有了以一当十,或以一当百的精拙贵贱之分。后来从服饰上往往可以看出一个家庭富裕程度。既然服饰成了家庭的主要财产藏族人就会将服饰作为遗产一代代传下去。同时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在青海地区,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在这样一个服饰传承的过程中,舞蹈形态因为受到服饰的制约难以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2、藏族文化生态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它以高亢的地势、寒冷的气候而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这里高山环绕、峡谷深切、以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喜马拉雅山等山系构成了高原地貌的骨架。在山脉之间分布着荒漠盆地草原和河谷。山构成了高原的主体地貌。此处有3/4的土地是丘陵、山地荒漠戈壁和沙漠只有1%的土地为种植业可耕地。同时高原具有典型的高原干旱寒冷气候特征平均气温低下具有长冬无夏春秋相连的气候特征、高原腹地大风天超过100天。
    自然生态环境不仅会影响与劳动有关的歌舞更会给地域文化打上深刻烙印而地域文化对该民族的艺术又有着极大的影响。藏族严酷的自然生态环境,交通闭塞使藏族地区的交流相对较少而几个较大的城镇或交通要道如拉萨日喀则甘孜玉树等地区文化交流相对其他边远地区要丰富其歌舞艺术相对丰富。而且在恶劣自然环境中藏族人民一方面形成顽强坚毅的性格,另一方面对神秘而强大的自然力量更加畏惧岽拜。这样的心理促进原始宗教宗教在藏区的发生和传播。同时由于交通闭塞藏区歌舞就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缓慢的自然发展因此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卓、羌姆等古老的歌舞艺术形态
    从上一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生态环境对藏族文化影响之深刻。历史宗教等因素都对藏族文化有着深刻影响。我们现在可以感受到的藏族文化也不是由单纯的藏族文化而是由古羌文化吐蕃文化和汉文化等多种文化融合而成。
    尤其是藏族的宗教信仰几乎影响了藏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藏族的宗教不能以藏传佛教一言以蔽之藏族的宗教是融合了原始宗教藏传佛教等。而且藏区相当一段时间,大部分地区处在政教合一状态下。在这样的情况下藏族的歌舞艺术就有宗教颦祀宣讲宗教教义等功能如羌姆新寨求卓等。
    藏族舞蹈在这样的环境下潜移默化从舞蹈的形态中呈现深刻的文化烙印。例如新寨求阜、舞蹈形式是由慢到快两部分组成的,开始时从舞者都围在起面对面自唱一,渐渐地拉开队形变成圆圈徐徐起舞,脚步缓慢稳健展现出一种庄重肃穆古朴的原始舞蹈氛围。尤其是最有风格的求卓,慢板部分有特殊的舞蹈韵味故有在每一个抬脚动作的过程中完成念一遍六字经文的说法。在抬脚时脚步沉而重同时缓缓拧腰含胸动作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蕴藏着很深的内涵。最后的快板脚下顿挫有力动作变化莫测似有雪山崩塌万马奔腾的壮观气势让围观者也不由自主地溶入到万分激动的气氛中去。
  • 就业测试
  • Copyright © 2006-2018 中国艺考网(www.zgy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xxxxxxxx号
    教育信息数据资源整合商 QQ:3136758550 法律顾问(邴志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