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舞蹈 > 学术论文 >

中国竹文化与舞蹈审美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中国竹文化与舞蹈审美

    竹文化所带给我们物我同一的现象就是近代德国美学家讨论最有影响力的移情作用,在一般德国美学家看来它是美学上的最基本的原则差不多一切美学上的问题部可以拿它来解管。而我国岭南地区竹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舞蹈素材舞蹈艺术如何吸取竹文化的养分形成独特的舞蹈风韵至今很少有人深人研究过。崎南竹文化历史悠久近几十午以来又有迅猛发展深深的打下历史的时代的烙印。舞蹈如果能很好的吸取民间工艺与民间舞蹈的融合生动反映了岭南地区的民倍民风和民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实用价值。而当代专业舞蹈家也把其创作视野投向竹文化在新的层面上实现了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专业艺术与民间艺术的融合。可惜这两种融合,尤其是竹文化与舞蹈艺术的融合其价值尚未被民倍学界和舞蹈界所充分认识。而竹文化和艺人在当代条件下又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使这种民间工艺有濒临灭绝的危险。作为教育工作者采取切实措施来抢救它发掘它对它进行较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阐明其史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以达到保护和弘扬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竹文化与竹工艺的历史考证
    竹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从认识竹种竹用竹到升化成文字绘画史艺作品、人格力量的物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竹文化已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遗风广为播散流传濡染不息。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竹文化的发源地正如着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史后认为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人类蒙昧时期《弹歌》就有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证明7000多年前我国先民们便开始认识竹和用竹;在新石器遗址有竹墙残迹证明在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竹就用于建筑在浙江发掘(距今5300-420C1年)有竹箩篮簸箕、箪等出土文物,证明竹用于日常生产生活有5000年左右历史中国人用竹筷食竹笋已有2500多年历史,2200年前兴建的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一都江堰就是竹用农田水利建设的典范竹用十交逋是在2000多年前的曲汉时期州竹干军事是在南宋以后竹用于造纸是始于晋代。
    竹与我国的文字文学艺术绘画等均有密切关系。竹的文字符号最早出现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其后形成竹部首的甲骨文字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863-722)竹部首的文字就发展到960个竹是中国音乐诗文绘画的重要题材从《诗经》开始咏竹的诗文历代皆有名人佳作。晋代有竹林七贤,唐竹溪六隐,晋代戴凯于公元317-420年就着有《竹谱》《笋谱》专着,文人画竹唐代日趋成熟宋代以后形成名派清代郑板桥集古今画竹之大成流传后世。从唐太宗起,后历代咏竹名家有唐代的李白杜甫自居易李贺李商隐刘禹锡、薛涛(女)宋代的苏轼陆游王安石范成大、朱淑贞(女);元代的赵孟俯;明代的唐伯虎:清代的郑板桥现代的方志敏,董必武叶剑英陈毅王济夫及诸如多文人等均写了不少的咏竹诗文。
    勤劳智慧的岭南人民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创造出巧夺天工美不胜收的竹工艺。在2000多年的发展长河中博采盘长推陈出新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观赏价值而且以工艺全面实用性强见长。竹编竹郁竹雕竹饰各种工艺品迭800余种。竹制工艺采用水竹和楠竹为原料,根据不同器物特点加工成宽窄厚薄不一的蔑丝采用不同技法工序编织出不同花色形状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_二、竹文化的特点与舞蹈审美
    竹制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在岭南有悠久的历史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至今仍然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威部分。岭南竹制工艺采用水竹和楠竹为原料根据不同器物特点加工成宽窄厚薄不一的蔑丝采用不同技法工序编织出不同花色形状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竹郁作为传统竹工艺的精华广泛运用于竹家的制作中。竹雕工艺根据竹蔸和竹根的天然形状与艺术表现特点进行雕琢修饰而成。此外竹装饰作为一种现代综合工艺一方而采用郁制拼嵌等传统技法同时又大胆运用新工艺在室内装璜上获得了集民族风格与现代情趣于体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
    竹的正直坚韧虚心有节常青象征着坚贞气节谦虚和操行。末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源远流长的岭南竹文化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禀赋表达了竹乡人民代代相传的崇高价值追求形成了色彩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
    以艺术的美学原则为依据竹制工艺属于实用艺术而舞蹈属于表情艺术。实用艺术是较为普及的最为常见的艺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的最大特点是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实用艺术另一个重要的审美特点就是特别注重表现性与开至式美并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作品之中。实用艺术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它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表现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
    艺术种娄这种多样忤与统一性使得人类的艺术领域更加丰富多采。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种多样性与统一性掌握名类艺术的基本规律和美学特征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艺术的真谛。
    岭南竹艺深受南越文化熏陶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追求人神交融的浪漫意境。南越人相信灵魂是永生的死只是灵魂脱离了躯壳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山川草木鸟兽等等亦皆有灵并且和人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二是表现飘逸流畅的动态姜感。南越艺术十分强调曲线弧线具有一种远动的态势例如青铜器中的升鼎南越人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将中原的鼎加以改创把直耳改为撇耳器腹加以束腰蹄足增添了兽面纹鼎周并附上数只爬兽。化静为动化严肃为轻盈以柔美的线条改变了原来给人以压抑之感的礼器氛围。动态美在漆画刺绣艺术上表现得更为洒脱,那些云纹气象纹和动物造型既奔放又多样。如漆画常见的云纹就有十几种形态有的如云海滚滚有的像秋天的流云阵五有的像朵朵的飘云、这些回旋卷曲的纹饰难以捉摸给人一种飘逸之感。
    竹制工艺品的这些特点与南越文化中的舞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知道舞蹈一个重要的起源就是宗教舞蹈,己直接渊源于原始社会的巫舞。基于原始信仰的巫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和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说文解宇》解释巫字的原型就是模拟一个人两袖作舞的样子意思就是以舞蹈沟通人神的人。难看出,南越工艺品中追求人神交融的浪漫意境的特点与原始舞蹈有着其同的历史渊源。
    舞蹈发展历史中伎乐舞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伎乐渊源于奴隶社会巾的女乐——也就是乐舞奴隶她们是继巫而起的真正专业歌舞艺人。正是这些专事歌舞的女乐创造了奴隶社会中灿烂的舞蹈艺术使舞蹈摆脱了原始状态而日趋完整精美。
    到周代女乐活动更加普遍。在一件传世的战国画像铜壶盖上雕有位扬袖起舞的女乐形象她高髻长袖,情意绵绵大有乘风欲去之势。另一件燕乐渔猎纹铜壶上雕有位正在击磐表演的女乐两袖轻举体态婀娜极为生动它使我们看到了三千余年前女乐的美妙舞态。
    在南越工艺品中我们看到了伎乐舞蹈的婀娜飘逸造型同时也感受到了它动态流畅的舞蹈美感。
    岭南地方竹制工艺品与南越工艺品一脉相承继承和发扬了南越工艺品的这些优点充分发扬了竹子的材质特点在艺术创作方式和抽象表现力上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如岭南竹制工艺品仙鹤描绘了一群形志各异动作优雅的仙鹤嬉戏的场景。竹制上艺品竹龙用夸张的方式描绘一条神话故事中腾云驾雾雷霆万钧的神龙的彤象。竹制工艺品回娘家用写实的方式定格了一幅农家妇盘带着小孩喜气洋洋的回娘家的照片。
    三、竹文化在舞蹈艺术中的体现
    苏东坡曾有诗云:查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古哲有云:食色性也,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物质需求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繁衍。而这两方面也就成了民俗舞蹈中表现得极为频繁的主题。和生产劳动相关联的歌舞活动,可说各族都有只是农业地区多表现丧事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舞蹈如汉族的社火秧歌采茶壮族的蟆拐{青蛙}舞布依族的牛王舞等等。而在山区猎民中则多祭山神和拟兽舞蹈如怒族的香巴嗄(措神舞)鄂伦春族的祭(山)神会,鄂温克族的熊舞等等。依海为生的渔民则有各种表现水族的舞蹈和祭祀海神{如东南沿海的妈祖)的舞蹈如福建的《舞九鲤》海南的《祭海舞》等等。
    岭南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如反映竹乡生活劳作的舞蹈作品《竹乡情韵》作品通过描绘竹乡妇女编织竹垫的劳动过程和劳动中朴素的爱情故事,勾勒了岭南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精神风貌。作品大胆运用清新淡雅的竹林为背景着意刻画了一幅淡泊恬静的竹乡风景,很好的体现了岭南竹文化的精髓以及中华竹文化的精神风格。
    竹制工艺竹文化和舞蹈艺术三者主间休戚相关血脉相连的内在联系,既是由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也是由岭南地方特殊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共同演化的结晶。它深受南越文化的影响,是南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北京舞蹈学院编创的舞蹈《竹韵》也充分表现了竹的风格特点和竹文化的深刻内涵未曾出土尚有节极至凌云尚虚心。由此看来《竹韵》正是人对竹文化的移情以竹为题材的舞蹈正符合素有美学上的进化论主称的移情说。

  • 就业测试
  • Copyright © 2006-2018 中国艺考网(www.zgy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xxxxxxxx号
    教育信息数据资源整合商 QQ:3136758550 法律顾问(邴志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