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创新研究
摘 要:为了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诸多地方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为新的办学定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推进以及广播电视融媒体进程的不断推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也应进行积极地调整与创新。本文认为不但要从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多媒体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而且还应着重从强化实践课堂培养体系、提高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拓展实践平台、丰富实践方式等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创新,从而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适应该产业的发展,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为适应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对广播电视人才需求的变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就业困境日益加剧,传统的广播电视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面对当今的市场和局面,诸多的地方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为新的办学定位,积极推进转型,加之广播电视融媒体进程的不断推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也应顺应这些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创新。
一、课堂教学创新
课堂教学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便于学生集中获取专业理论知识,以有效地实现相关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性质和学科特点,其课堂教学应有所创新。
(一)更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宽泛的就业去向
教材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进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和学科专业的发展,部分教材内容已经相对滞后于不断发展的学科实际。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而言,以往的学生毕业后多进入电台、电视台。而现如今,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去向为私营的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或纸质媒体、网络公司。因此,教师在通览和全面理解既定教材的基础上,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如,细心搜集最新资料,对部分相对陈旧、滞后于广播电视发展实际的教学内容果断进行舍弃,针对广播电视融媒体、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将学科前沿的最新观点、理论成果及时地反映到教学内容上来,通过教学内容的增补开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二)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但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就必须改变灌输式的理论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而言,应在充分考虑本专业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等特点的基础上,采用问题引导、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如,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时机,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地设计问题,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除此之外,教师应对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及时地进行评价和总结,以实现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实现案例教学和实物展示
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手段,是与现代化的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对多媒体进行合理选择和有效运用,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呈现活动影像的特点。对于广播电视编导而言,其专业课程中不仅需要纯粹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视听的声画内容来支撑。多媒体的使用真正实现了视听功能与人机交互功能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师进行实物展示开展案例教学,向学生传递生动形象的知识信息。如在讲中外电影史、广播电视艺术概论、影视作品评析等相关内容时,单纯的理论阐释是极其枯燥和抽象的,但如果在讲解时结合经典的影视作品片段,学生借助对实物及案例的具体感受和分析,自然会对相关概念、理论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践教学创新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要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一)强化实践课堂培养体系,形成统筹协调的实践链条
就当前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而言,尽管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重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公共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仍然占据着较大的学时比例,因而实际上可用于学生动手实践的学时仍显不足,而且各课程间的实践并未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因此,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强化实践课堂培养体系,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调整核心课程《电视节目策划》《电视摄像》《纪录片创作》等讲授与实践环节的比例,同时根据各课程内容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将各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循序渐进的实践阶段,依据各阶段学生获知的相关理论知识层次,通过布置课程任务开展阶段性的实训练习,并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实训结果进行及时地反馈和总结,形成多门课程统筹协调的实践链条。通过循序渐进的分阶段实训练习,让学生在实训中强化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进而实现其实际操作技能的强化和提高。
(二)提高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以胜任实践实训指导工作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拥有一支兼备理论和掌握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门新兴专业,“教师队伍整体职称太低,这对一个专业的发展相当不利”[2]。大量的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大多数自身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因此,难以胜任相关实践、实训的指导工作。为适应和满足实践、实训指导工作,提高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势在必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提高,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方面,传媒人士进课堂。如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较高职称、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工作战线的优秀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并邀请一些在媒体一线工作的记者、编辑来校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进媒体。例如,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到当地媒体一线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不断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的素质,进而成为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三)拓展实践平台、丰富实践方式,以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平台的建立以及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设有校园电视台和广播台(站),这就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实践平台。[3]”在利用学校电台、电视台、校报、网站等校园媒体所搭建的专业知识实践平台外,还可根据地方院校的实际将学生分派到学校周边电台、电视台、传媒公司、纸质媒体、网络公司各部门进行见习、实习,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实习实训考核优秀的学生提供留在本单位或推荐至较好单位工作的机会。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避免浮于形式走马观花式的见习、实习,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真正地融合在一起,而且让学生在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有深刻体验的同时提高其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除此之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形式也应灵活多样。如在课堂实践外,定期举办校级或院系级的DV大赛,在立足本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的基础上鼓励多种题材的创作,开展作品评比、作品展播等多项活动。同时,由教师牵头以“承包制”的形式积极组织和全程监督、指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并将评选出来的作品在校电视台或地方电视媒体上进行播出,或将作品选送到校外参加诸如“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DV大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校外比赛,在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同时,促进师生专业技能和素养的不断提升。(作者系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教师)
参考文献:
[1] 雷璐荣,赵珈艺.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公司化办学的教学改革研究[J].新闻知识,2014(2).
[2] 坚斌,方婷婷.应用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策略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3] 时红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探析[J].东南传播,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