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内高校 浏览: 次 作者:中国艺考网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电视节目编导队伍的现状,提出了对电视节目编导的素质要求及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编导机制,以提高电视节目编导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电视编导;现状分析;专业素质;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突飞猛进,资讯潮流的历史性飞跃加速了广播电视事业前进的脚步。中国电视经历了从节目时代到栏目时代再到频道时代的迅速转变,频道专业化、节目精品化、栏目对象化等对电视栏目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电视节目编导是电视栏目的创作核心,电视栏目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电视节目编导是否具有全面、过硬的专业素养因此成为电视传播竞争胜败的关键。
一、当前电视节目编导素质现状分析
从电视节目编导队伍的现状来看,可以说是数量庞大,具有审美意识和相当高的艺术鉴赏力,有协调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懂得经营。但是目前的编导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新形势下对电视节目编导新的具体的诉求相比整个编导队伍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专门受过电视业务训练的人员比例不大,普遍“重实用轻培训,重经验轻理论”,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业务全面、综合素质好的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的编导专门人才奇缺;科学管理相对滞后,薪酬体系与岗位权责缺乏有效匹配;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等等阻碍了编导行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对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的要求
(一)优秀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
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动力的新世纪,国际竞争开始转向社会高智能化的较量,即人才的较量。电视节目编导需要具有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和准确判断力,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捉社会动向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创作的结果。这是由当前历史条件、大文艺性质决定的。作为一名电视节目编导,首先要锻炼思想,陶冶感情,培养一种宽阔的胸怀、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与此同时,还要研究电视传播特性和受众心理需求,从而以更好策划创作出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作品。为此必须要善于抓住时代的脉搏、问题的主要矛盾,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抵制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恪尽职守建设“两个文明”,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竭诚为观众服务,对社会负责,同行业之间互助合作,以无私奉献精神传播先进文化。比如《焦点访谈》的选题内容是当前的热点、焦点话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如国家大政方针,或者是事关民生的社会问题,从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着眼选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大众关心、热切期待的社会重大问题。
(二)电视专业素质
电视艺术是一门视听结合的、高科技含量的综合艺术,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性。作为电视编导要“熟其专业、知其动态”,并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灵活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数字特技、电脑动画),现场同期声、音乐、音响效果、影像资料等诸多电视语言元素来完成对客观事实的阐述和艺术的再现,使电视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随着非线性编辑技术和虚拟演播室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大量应用,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作为一名电视编导应该站在电视艺术的最前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和掌握这些前沿专业知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推动电视节目创作向前发展。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编导只有不断的研究新问题、新技术、新手段,扩充新知识,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成为电视理论与实践的学术领头人。比如《焦点访谈》的口号是“用事实说话”。在节目的片头,在快节奏又有震撼力的音乐背景下,闪出“用事实说话”的主题词;而黑白的颜色对比也暗含着是非分明、公正无私的寓意,展示出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从片头的设计也可以看出来,一个类似眼睛的镜头从底层升腾上来,巡视一周,显示出关注与纪实的姿态。
(三)审美意识与艺术鉴赏能力
编导一定要了解的电视节目的创作知识,欣赏中外一流的电视节目的代表作品,从鉴赏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博览与精取相结合。在广泛吸取艺术营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对电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审美,是电视艺术最本质的特征,而观众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中介因素是人感情。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有了难以克制的感情流动,艺术家的创造才会发生。当观众被作品中蕴涵的激情所感动,才会引起心灵上的震颤,即感情共鸣。因此而产生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这种审美效应会引起人的思想升华和行为驱动,激励人们去探索、去追求、去抗争。在创作中就能够比较自觉地注意驾驭栏目的建构,以适应观众审美需要。
(四)灵性、悟性及韧性
人们归纳出编导要具备“灵”、“悟”、“韧”三性。电视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方式,具有突发性、瞬间性和触发性等特点,是激发作品创新的重要途径。它是在文化的不断积淀,艺术感知能力的不断加强,行为见解的不断超脱之后才爆发出来的。所以一个好的编导就要跨越思维定式和行业局限,从而谋求个性化的突破。而悟性是衡量编导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的试金石。要提高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首先加强自身修养与理论修养;其次要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有独到见解,对新生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高屋建瓴的理性认识和分析。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比如摄制组会经常遇到摄制经费、场地等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此时大家同心协力可能就会渡过难关,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因此,电视编导更需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韧性除了表现在不怕困难方面以外,还表现在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上,编导要千方百计为实现自己的艺术构想而奋斗。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1998年新年伊始播出,当时创造了高达40%的收视率,编导张绍林既是编导又是摄像,他在谈创作体会时说,为了拍好《水浒》中的武打戏,最多的一个镜头曾拍了55遍。没有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是不可能拍出高质量的作品的。正像斯坦尼斯拉夫所说:“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要爱自己心中的艺术”。
(五)深刻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
衡量编导素质的标准之一是对视觉语言运用得如何,即对镜头的把握。编导只有巧妙、到位、恰当地使用镜头,才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意图,阐明节目的内涵,才是对视觉语言的高境界的运用。蒙太奇技巧是电视创作的基础,创作者通过镜头的组织去创造含义、去叙事、去抒情,这都是建立在蒙太奇技巧的表意规范之上的,它成为电影电视制作的基本条件。蒙太奇不仅致力于连接镜头、场面,流畅地讲述事件发展的过程,而且要生动形象地描写故事,层层推演、详尽细致地展示事物,绘声绘色、形神兼备地刻画事物,体现出艺术表述的价值和特色。比如:用江河奔腾来抒发豪迈壮丽的激情,用乌云翻滚、雷电交加暗示情势险恶或心潮澎湃,用雄鹰展翅象征理想与自由,用白鸽飞翔代表和平与安宁……这些都已经成为屡见不鲜的蒙太奇修辞形式了。在大量的MTV或电视广告中也见到过这样的处理。“国窖1573”的电视广告就是从看得见的“影像”和听得见的“声音”开始的,让人产生关于“悠久的历史”的联想。
(六)沟通能力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电视节目的生产是集体创作活动,而编导是电视节目创作集体的核心,是节目的灵魂,他有效协调各方面关系,参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各项具体工作统筹安排与操作执行。组织协调摄制组的创作人员,在节目录制之前要把节目的主题思想、目标风格和总体脉络等向大家介绍清楚,如向导播讲明意图和要求,导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所有人员特别是摄像师密切配合,拍摄出节目需要的理想画面,进而做到画面切换得当、自然、流畅。
三、对电视节目编导创新思维机制培养
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必须加强对细节的关注,如果说创新是种质变,那么这个质变必须经过“量变”的积累。要保证电视栏目的创新,就需要电视编导具备创新的素质[1]。重视细节,是要提倡电视编导在工作中的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合理的细节安排与场景设置有利于作品艺术美感的铸就。如果编导选择得当,它往往会起到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2]。要“熟其专业、知其动态”。电视节目发展演进日新月异,要使栏目能够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对编导的培训工作,随时更新编导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够掌握前沿的电视理念和全方位的知识。不断培养创新意识,主动研究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形成新思维,跟上形势的发展,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崇尚科学的态度去创作[3]。要给电视编导一定的自主权,满足编导高层次心理需要,充分激发创新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给电视编导创造集思广益,发挥才能的空间,既有利于满足个人的成就感,也有利于形成个人的风格。要进一步研究电视编导的心理需求,强化创作动机,多考虑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为其施展创新能力提供良好平台。要建立科学、系统、合理的评价体系,将薪酬、培训等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激发电视编导的策划和创作的激情,调动其创新积极性。要落实电视节目编导法规,促使电视节目编导队伍的优胜劣汰。
总之,电视节目编导作为电视传播过程中的“心脏”,作为电视节目选题、编改、制作、审定、播出等工作的制作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贯穿整个电视节目创作过程始终的核心人物,电视编导素质的优劣高低.就直接决定着电视艺术的总体水平。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才能迎接新世纪电视事业的新挑战。
(作者简介:陈一凡,女,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军.给摄像机装上“第三只眼”——兼论电视摄像师的编导意识[J].声屏世界,2011(10).
[2] 郑美薇.浅谈新形势下电视编导的职能、素质与时代要求[J].中国对外贸易,2010(22).
[3] 杨术,王淑华.浅谈如何激发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
关键词:电视编导;现状分析;专业素质;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突飞猛进,资讯潮流的历史性飞跃加速了广播电视事业前进的脚步。中国电视经历了从节目时代到栏目时代再到频道时代的迅速转变,频道专业化、节目精品化、栏目对象化等对电视栏目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电视节目编导是电视栏目的创作核心,电视栏目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电视节目编导是否具有全面、过硬的专业素养因此成为电视传播竞争胜败的关键。
一、当前电视节目编导素质现状分析
从电视节目编导队伍的现状来看,可以说是数量庞大,具有审美意识和相当高的艺术鉴赏力,有协调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懂得经营。但是目前的编导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新形势下对电视节目编导新的具体的诉求相比整个编导队伍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专门受过电视业务训练的人员比例不大,普遍“重实用轻培训,重经验轻理论”,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业务全面、综合素质好的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的编导专门人才奇缺;科学管理相对滞后,薪酬体系与岗位权责缺乏有效匹配;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等等阻碍了编导行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对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的要求
(一)优秀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
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动力的新世纪,国际竞争开始转向社会高智能化的较量,即人才的较量。电视节目编导需要具有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和准确判断力,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捉社会动向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创作的结果。这是由当前历史条件、大文艺性质决定的。作为一名电视节目编导,首先要锻炼思想,陶冶感情,培养一种宽阔的胸怀、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与此同时,还要研究电视传播特性和受众心理需求,从而以更好策划创作出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作品。为此必须要善于抓住时代的脉搏、问题的主要矛盾,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抵制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恪尽职守建设“两个文明”,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竭诚为观众服务,对社会负责,同行业之间互助合作,以无私奉献精神传播先进文化。比如《焦点访谈》的选题内容是当前的热点、焦点话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如国家大政方针,或者是事关民生的社会问题,从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着眼选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大众关心、热切期待的社会重大问题。
(二)电视专业素质
电视艺术是一门视听结合的、高科技含量的综合艺术,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性。作为电视编导要“熟其专业、知其动态”,并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灵活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数字特技、电脑动画),现场同期声、音乐、音响效果、影像资料等诸多电视语言元素来完成对客观事实的阐述和艺术的再现,使电视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随着非线性编辑技术和虚拟演播室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大量应用,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作为一名电视编导应该站在电视艺术的最前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和掌握这些前沿专业知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推动电视节目创作向前发展。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编导只有不断的研究新问题、新技术、新手段,扩充新知识,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成为电视理论与实践的学术领头人。比如《焦点访谈》的口号是“用事实说话”。在节目的片头,在快节奏又有震撼力的音乐背景下,闪出“用事实说话”的主题词;而黑白的颜色对比也暗含着是非分明、公正无私的寓意,展示出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从片头的设计也可以看出来,一个类似眼睛的镜头从底层升腾上来,巡视一周,显示出关注与纪实的姿态。
(三)审美意识与艺术鉴赏能力
编导一定要了解的电视节目的创作知识,欣赏中外一流的电视节目的代表作品,从鉴赏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博览与精取相结合。在广泛吸取艺术营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对电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审美,是电视艺术最本质的特征,而观众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中介因素是人感情。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有了难以克制的感情流动,艺术家的创造才会发生。当观众被作品中蕴涵的激情所感动,才会引起心灵上的震颤,即感情共鸣。因此而产生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这种审美效应会引起人的思想升华和行为驱动,激励人们去探索、去追求、去抗争。在创作中就能够比较自觉地注意驾驭栏目的建构,以适应观众审美需要。
(四)灵性、悟性及韧性
人们归纳出编导要具备“灵”、“悟”、“韧”三性。电视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方式,具有突发性、瞬间性和触发性等特点,是激发作品创新的重要途径。它是在文化的不断积淀,艺术感知能力的不断加强,行为见解的不断超脱之后才爆发出来的。所以一个好的编导就要跨越思维定式和行业局限,从而谋求个性化的突破。而悟性是衡量编导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的试金石。要提高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首先加强自身修养与理论修养;其次要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有独到见解,对新生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高屋建瓴的理性认识和分析。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比如摄制组会经常遇到摄制经费、场地等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此时大家同心协力可能就会渡过难关,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因此,电视编导更需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韧性除了表现在不怕困难方面以外,还表现在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上,编导要千方百计为实现自己的艺术构想而奋斗。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1998年新年伊始播出,当时创造了高达40%的收视率,编导张绍林既是编导又是摄像,他在谈创作体会时说,为了拍好《水浒》中的武打戏,最多的一个镜头曾拍了55遍。没有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是不可能拍出高质量的作品的。正像斯坦尼斯拉夫所说:“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要爱自己心中的艺术”。
(五)深刻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
衡量编导素质的标准之一是对视觉语言运用得如何,即对镜头的把握。编导只有巧妙、到位、恰当地使用镜头,才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意图,阐明节目的内涵,才是对视觉语言的高境界的运用。蒙太奇技巧是电视创作的基础,创作者通过镜头的组织去创造含义、去叙事、去抒情,这都是建立在蒙太奇技巧的表意规范之上的,它成为电影电视制作的基本条件。蒙太奇不仅致力于连接镜头、场面,流畅地讲述事件发展的过程,而且要生动形象地描写故事,层层推演、详尽细致地展示事物,绘声绘色、形神兼备地刻画事物,体现出艺术表述的价值和特色。比如:用江河奔腾来抒发豪迈壮丽的激情,用乌云翻滚、雷电交加暗示情势险恶或心潮澎湃,用雄鹰展翅象征理想与自由,用白鸽飞翔代表和平与安宁……这些都已经成为屡见不鲜的蒙太奇修辞形式了。在大量的MTV或电视广告中也见到过这样的处理。“国窖1573”的电视广告就是从看得见的“影像”和听得见的“声音”开始的,让人产生关于“悠久的历史”的联想。
(六)沟通能力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电视节目的生产是集体创作活动,而编导是电视节目创作集体的核心,是节目的灵魂,他有效协调各方面关系,参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各项具体工作统筹安排与操作执行。组织协调摄制组的创作人员,在节目录制之前要把节目的主题思想、目标风格和总体脉络等向大家介绍清楚,如向导播讲明意图和要求,导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所有人员特别是摄像师密切配合,拍摄出节目需要的理想画面,进而做到画面切换得当、自然、流畅。
三、对电视节目编导创新思维机制培养
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必须加强对细节的关注,如果说创新是种质变,那么这个质变必须经过“量变”的积累。要保证电视栏目的创新,就需要电视编导具备创新的素质[1]。重视细节,是要提倡电视编导在工作中的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合理的细节安排与场景设置有利于作品艺术美感的铸就。如果编导选择得当,它往往会起到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2]。要“熟其专业、知其动态”。电视节目发展演进日新月异,要使栏目能够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对编导的培训工作,随时更新编导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够掌握前沿的电视理念和全方位的知识。不断培养创新意识,主动研究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形成新思维,跟上形势的发展,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崇尚科学的态度去创作[3]。要给电视编导一定的自主权,满足编导高层次心理需要,充分激发创新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给电视编导创造集思广益,发挥才能的空间,既有利于满足个人的成就感,也有利于形成个人的风格。要进一步研究电视编导的心理需求,强化创作动机,多考虑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为其施展创新能力提供良好平台。要建立科学、系统、合理的评价体系,将薪酬、培训等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激发电视编导的策划和创作的激情,调动其创新积极性。要落实电视节目编导法规,促使电视节目编导队伍的优胜劣汰。
总之,电视节目编导作为电视传播过程中的“心脏”,作为电视节目选题、编改、制作、审定、播出等工作的制作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贯穿整个电视节目创作过程始终的核心人物,电视编导素质的优劣高低.就直接决定着电视艺术的总体水平。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才能迎接新世纪电视事业的新挑战。
(作者简介:陈一凡,女,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军.给摄像机装上“第三只眼”——兼论电视摄像师的编导意识[J].声屏世界,2011(10).
[2] 郑美薇.浅谈新形势下电视编导的职能、素质与时代要求[J].中国对外贸易,2010(22).
[3] 杨术,王淑华.浅谈如何激发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