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朝向精神世界的观望

来源:国内高校  浏览: 次  作者:中国艺考网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及崇拜的音乐家,我会不假思索地说出巴赫,如果只能提及一位音乐家,我仍然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巴赫。当然提起热爱的音乐家,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无法穷尽,贝多芬的伟大不可否认,莫扎特的天籁之音很难让人企及,当然还有勃拉姆斯、舒伯特、肖邦、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但如果只能说出一个名字,那就只能是巴赫,如果让我再说出一个,那应该会是勃拉姆斯。虽然这样的说法可能很见仁见智,也不见得就有什么深刻的道理,但既然是自己主观的喜欢,也没有什么关系。

    喜欢巴赫在很大程度上和几位演奏家有关,一位是大提琴家卡萨尔斯、一位是小提琴家米尔斯坦,还有两位是钢琴家古尔德与里赫特。其中卡萨尔斯和古尔德似乎和巴赫更接近,几乎是每提起巴赫的音乐,必定会提到这两位演奏家,而每提起这两位演奏家,也必定会提起巴赫的。卡萨尔斯演奏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可是说是最经典的作品,虽然当时的录音效果实在不敢恭维,但仍然不会影响音乐演绎的熠熠生辉。我不舍得把原版的音乐拿到车里听,就把《爱乐》随杂志送出的卡萨尔斯演奏巴赫的CD放在车里,朋友听到以后,说那声音仿佛是在锯木头一般,说得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即使把原版的录音放在家里好些的音响中,那声音仍然显得偏干偏涩,而且应该说,卡萨尔斯使用的琴也不是最好的,但无论如何,首先是他完整地演出并录制了这些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我认为也是巴赫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使这些作品得以流传和受到人们的注意,并成为为数不多的大提琴作品中的保留曲目和经典曲目,似乎也成为了大提琴家朝圣的所在。据说卡萨尔斯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清晨他都会弹奏一首巴赫的平均律,作为不断贴近巴赫音乐以及对巴赫音乐保持着感觉的一种方式,而这样的方式多么象一种朝圣,是那样的虔诚,所以,透过卡萨尔斯的苍劲而又温暖的琴音,我好象真的可以和巴赫的音乐走得很近。

    王健演奏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也让我觉得离巴赫音乐的精神很近。虽然王健并没有巴赫音乐特有的文化背景及宗教背景,但他对巴赫音乐所要诉说的东西却把握得那样准确:“它们不仅仅是优美,还有我们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境界。对于我来说,这是朝向另一个精神世界的观望。巴赫的音乐有很多旋律表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比如谦逊、愿望不要成为欲望、喜爱但不一定占有。中国人欣赏巴赫组曲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们尽管理解它而且喜欢它,却总是把它当作别人的东西。我认为这就是我所要做的,如果足够多的人听我演奏并说:他很像我们,我就有能力推倒这个藩篱。”

    提起平均律,当然喜欢古尔德,他是最初带我听平均律,并且一下子喜欢上这个作品,甚至逐渐地越来越喜欢巴赫的第一位演奏家,他把巴赫的平均律弹得飞快,我也是后来才有这种感觉,因为古尔德的演奏只用了三个多小时,后来我听兰多芙斯卡用羽键琴演奏的平均律,录音竟用了五个多小时,不过不得不承认兰多芙斯卡弹奏的巴赫非常从容,一派古色古香的味道。但我仍然最喜欢古尔德的平均律,我认为他的速度,他的击键都是很恰当的,反而在听别的演奏时总嫌慢了。我还以为再也不会喜欢别人弹奏的平均律了,甚至我最喜欢的钢琴家之一季雪琴弹的平均律,也不能让我真正的欣喜。但我听到里赫特的平均律,却还是喜欢。里赫特的演奏和古尔德完全不同,有时有些不敢相信他们这是表达的同一个作品,古尔德的平均律超凡脱俗,里赫特的演绎则无论速度还是演奏方法都中规中矩,但他演奏时琴的音色似乎更透明,配合着他有些浪漫的演绎,竟也可以非常迷人,我还一直以为巴赫的平均律不适宜这样表现哩,因为它们最初是作为练习曲写的。当然,练习曲又怎么样呢,那首肖邦著名的练习曲第三号,被阿劳弹奏得让我的心都颤抖了起来。后来的人还给肖邦的这首练习曲加了标题:《我心中的歌》,这个标题应该是非常适合的吧。

    人们往往喜欢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实际在音乐中最给人建筑感的可能就是巴赫的音乐。巴赫的音乐好象不是线性的,仅仅流泻下去,他的音乐结构感很强,仿佛每个乐思、每个旋律都是一个细节,你要等这些细节完成了,就看到组合成的气势恢宏的宫殿,在这种时候我真是有些目瞪口呆。

    从前我曾经特别喜欢柴科夫斯基与拉赫玛尼诺夫的东西,喜欢那种可以让人燃烧的激情,那种深刻的忧郁,还有那种浓烈得化不开的情感。但是这些年我却越来越被巴赫音乐人文的精神所战胜、所征服,我痴迷于巴赫音乐所带给我的“朝向另一个精神世界的观望”。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热门阅读hot

Copyright © 2006-2025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