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作为一个拍照工具,你的操作是否熟练?这取决于你使用的频率与时间,简单来说就是熟能生巧!
笔者之前写过很多教程,说实话,大都是在在多年玩摄影的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体会到的。就连厂商也没有规定,相机一定要怎么玩。
我觉得,一百个人,可能有几十种玩法,毕竟机身不同,镜头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也不同,除了一些技术上的错误必须修正外,怎么顺手就怎么拍,出好片子才是硬道理。
在动笔之前,我也看过网上不少关于摄影坏习惯的文章,有些过于牵强,为了搞个TOP噱头,硬是凑到十个。
其实很多纠结都是因为习惯,“为什么我和老法师不一样呢?真是我错了?”。其实未必。
先对焦还是先构图?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困惑的问题。
所谓先构图,就是半按快门,焦点锁定之后,移动相机重新构图。很多人的初衷是为了省事,也图快,因为半按快门主体就被锁定,不用再去调整对焦点。
当然,还有一种是因为习惯,在那个自动对焦系统还是9点的年代,对焦点覆盖范围太小,有些机身只有中央是十字对焦点,所以中心对焦点比其它对焦点对焦速度更快更准确。
很多老法师都认为这样的顺序是错的,应该先构图后对焦。构图完成意味着画面结构确定,接下来调整对焦点。
当然,这个工作更多是由对焦系统自动来完成的,最后按下快门,完成拍摄。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最大程度避免余弦误差现象。
所谓余弦误差是指相机用中心对焦点对焦后,重新构图,这时会导致实际焦点后移,后移量与重新构图所旋转的角度成正比。
在重新构图的过程中,人是很难保证身体不发生晃动,头部不前后移动,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画面中对焦点出现偏移。
村长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要取决于拍摄者本身,客观因素也需要考虑。例如用微距镜头和大光圈镜头拍摄,哪怕微小移动都会导致脱焦,先构图再对焦比较稳妥。
机身性能也要考虑进去,比如入门机身,对焦系统太烂,不用中点用什么,尤其装上长焦镜头,非中点合焦成功率很低,只能先预判,再对焦,最后构图。
是光圈优先还是快门优先?
准确说,这个问题,是70年代末期,摄影界热议的话题,没想到,现在还有人说。光圈优先就是由摄影师自己确定光圈大小,相机来计算相应快门速度。
快门优先反之,光圈范围取决于镜头,快门速度范围取决于机身(指焦平面快门)。
有一种说法是光圈优先更容易控制景深,快门优先更容易捕捉动态场景,估计很多小白不能理解。不知道大家留意到一个细节,光圈优先时,快门是无级调节的,快门优先时,光圈快门都是1/3档调节,反而有了个量化误差。
在村长看来,摄影师要将主要的变量掌握在自己手里,将繁琐的曝光计算交给相机。没有一定功力,别尝试全手动,真不是你能玩得起来的。
拍静态画面,光圈优先方便,脑子需要思考的东西少,拍动态画面,快门优先易于判断成功率。
用左眼还是右眼取景?
网络上关于“取景到底应该用那只眼”的问题有很多种解释,有人说跟是不是左撇子有关系,也有人说是双眼距离的关系,总之答案有很多,更有人根据自己的习惯,甚至厂商宣传广告中的画面,给出了自信满满的答案:右眼。
好多年前,还在媒体工作的时候,和佳能的工程师聊过这个问题,其实单反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右眼设计。
左眼或右眼,完全取决于个人习惯,准确说是主视眼。从生理角度,人的两只眼睛,一个是做为主视眼,大脑优先接受主视眼观察到的事物,主视眼可能是左眼,也有可能是右眼。
主视眼由于平常运动过多,所获得的营养也多,所以较另一只眼来说,发育要好过另一只眼。主眼观察取景器的时候,画面清晰,思路顺畅,而另一只眼睛则感觉取景器模糊,看不到取景器边缘,对构图影响较大。
有人曾经问过,为啥过去的摄影师自拍照都是用右眼取景。一方面,相机取景器的放大倍率为1:1,两眼之间不存在视差,取景时不用闭上另一只眼睛。
另一方面,用左眼取景,相机会把脸挡住了,还怎么摆帅。
用背屏还是肩屏?
这个话题以前从未有文章提到过。这几天接连有人问村长,77D的肩屏真的有必要?所以拿出来说一说。
最早有人说,肩屏存在的目的是省电。这样干脆连显示屏都阉了算了,这样更省电。
对于任何一个老玩家来说,从肩屏上获取参数信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胶片机时代可没有背面的显示屏,参数都是看肩屏,配合转轮和按键,可以极为快速的完成设置(这个就不用辩了),盲拍时还方便随时监控。
当然,厂商很坏的利用肩屏来区分档次,没有肩屏就被归类到入门。其实是不是有肩屏,根本就不应该作为各位选择型号时要考虑的因素。
村长觉得,如果你在到处打听肩屏是否有用,那基本是用不着的,就像刚接触西餐的时候,用筷子一样能吃牛排。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