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什么是日系摄影吗?

来源:国内高校  浏览: 次  作者:中国艺考网

摄影,终究和美学脱不了干系。学习摄影,也是培养审美。每当你模仿他人,跟风拍摄一些喂养眼球的照片,是否也会偶尔停下来思考,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美的提炼与创作,真的是这么简单的事吗?思考过后,难道不会想要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内涵?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日系”+“摄影”这两个关键词,马上就会得到一堆教人怎么拍清新风格的照片:后期减弱对比,降低饱和,颜色搭配一定要清新,最好还要有点过曝。然而,这只是表面形式上的日系,而非日系的本质,最终结果只是生产了一堆形似而神不似的同质化照片。

日系不是矫情,不是空洞的图像,不是只有色调而没有内容,更不是故作文青、满屏小确幸。

日系不只小清新

既然要说日系摄影,就从源头说起。摄影传入日本的历史其实与中国的情况很相似,起点也是十九世纪西方帝国主义武力入侵,日本被逼开放港口,结束锁国政策。一些舶来品也随着欧美的文化入侵而植根萌芽,摄影,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日本的现代化过程比中国更顺利,较少受到外国入侵和持续内战的影响(譬如在明治维新以前的德川幕府时代,日本便享有240年的和平)。因此日本在保传统文化方面较有成效,日本的摄影发展也因而呈现了独特而具民族特征的风格──既柔又刚,也许就是所谓的菊花与剑。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作为战败国,受到了原子弹轰炸,这些历史事件在日本人的心中形成了挥之不去的阴霾。加上战后早期沦为美国的半殖民地,经济百废待兴,导致当时日本的年轻摄影师,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哀伤、狂暴、反叛的情绪。

大家耳熟能详的老一辈日本摄影师,不仅有森山大道、荒木经惟,同期还有一个对整个日本摄影史影响深远的人――东松照明,被世人称为“战后写真之巨人”。
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东松照明拍摄了大量的日本战后作品,六十年代也是日本摄影史上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摄影与社会、时代密不可分,摄影师在面对社会改革与民族动荡时也绝不回避,因此也产生了非常多具有冲击力的作品。

说了那么多,不是要深究日本的摄影史,只是想大家了解一点:所谓日系,除了小清新以外,还有更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那么,日系究竟是什么?

由中国传入,在日本扎根演变起来的审美观,最主要的体现有以下两点。

诧寂

词源本身如同此字在汉语中相似,并不是很积极的词汇,到了14世纪受到禅宗等的影响,这个概念开始受到正面评价,从而融入了日本的美学意识中。
举个栗子,茶道当中“鳌彼包含的意思不仅是粗糙,也包含虽然外表朴素但富有质感,有追求美感的意愿。而鞑枞耍如同《山上宗二记》所写,也就是那些“不持一物,唯觉悟、工夫、 技术三者齐备者也”的人,也被称作“贫乏茶人”。到了千宗旦的时候,单独一个“鳌弊种傅氖恰拔抟晃铩钡牟枞恕

由此可以看出“鳏印笔窃诜穸了世俗普遍意义的美之后产生的“无一物”的美。禅的“本来无一物”的思想使“鳏印狈穸了一切现有美的形式。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强调在不完美中发现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

而寂字最初也不是什么特别美的概念,《徒然草》等古书中记载这个词有年代久远的书册散发出阵阵浓味的意思,到了室町时代,这个概念在俳句的世界中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还被纳入了能乐等艺术形式中,并开始理论化。
“鳏印弊非蟮氖且恢治扌璺被,不要装饰,直指本源的精神。

川内伦子的照片有一种淡淡的感觉。它像是一无所说,却又无所不说。

幽玄美

暗示,而不明示的美。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主要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美学领域,将中国作为技能的“艺”和作为理法的“道”结合起来,形成了关于“艺道”的思想。
其中,和歌曾被看作是艺道中最主要部分。藤原俊成(1114~1204)着有《千载集》,其子藤原定家(1162~1241)是《新古今集》的撰写者之一。他们认为技能的训练固然十分重要,但只偏重技巧,理法或“道”便会减弱。于是主张超越单纯技能方面的训练,追求内在性的修养,以达到“幽玄美”的境界。

不追求技巧,由生活中觅取灵感,化作种种注满情感的照片。这是只停留在表面,追求大光圈和清新色调的人所不具备的。

女性摄影师的融入――日系摄影的现代面貌

虽然日本人本身的传统美学就已经非常接近现代日系审美了,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是没有转折点的。
1989年出现了世界上最小巧的全自动功能的相机-big mini,标榜小巧、易用、便宜。瞬间吸引了年轻女性的眼球。愈来愈多的女性加人摄影这个圈子,将摄影作为她们的日常娱乐,而厂商们则看中了女性这个新兴市场,出版社和广告商大力起用年轻女性作宣传,也令更多的女性加入这个摄影圈子之中。

其后,一些出色的女性摄影师在国际比赛上大放光茫,对整个摄影文化起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最初以摄影为自娱目的的女性,她们不太注重器材和技巧上的事情,随心地拍照,而对象多数是家人、朋友与生活片段。

这与当时男性所拍的方式非常不同。男性一般对技巧更有追求,有更完整的灵感、意图和拍摄计划;而女性则是以情绪主导思考。环环相扣,女性摄影爱好者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市场,而商机也令女性摄影师的影响力大大增加。

女性的加入使得日本摄影成为了一种新的语言,改变了一整代人在摄影上的表达方式,致使形成现在的日系摄影风潮。而这种风潮传到亚洲其他各地后,人人都争先恐后地模仿。

日系的本质――与人的联系

现代日系取材自生活,其重点不是在于技术和器材的层面。曾记得这张照片在网络上爆红时,我作为拍摄者本人常常看到一堆“技术比器材更重要的论调”,“这是一场AE86跑赢GT-R的比赛”的论调。但重点并不是技术!

别人都在说:有好器材不等于有好技术,最重要还是技术吧!我想纠正这种想法,器材固然只是低层面的东西,有钱便买得到。但技术对人而言同样是低层面的东西,只要愿意花时间去学,再难懂的理论最终也能融会贯通。
然而什么是比技术更高层面的东西?我认为是灵感以及对情感的体会。

灵感很难得,只有福至心灵的灵感才可以把作品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那可能是单纯热爱摄影的反应、可能是单纯喜欢被摄景、物、人的反应。但那些都不是偶然,而是经年累月的努力,再加上一点“刚好来访的运气”以及天时地利才能造就的。因为艰难才更珍贵。

而比起灵感更高层次的东西是情感。人生数十年这一程,没有人带什么到这里来,也没有人能带走什么。只有在人生中的种种经历才是存活过的证据。快乐如是、悲伤如是,失望、担心、狂喜、期待⋯⋯正面的负面的都是情感。

“有心、有感,便有憾。”――情感是人生活在世上,对现实的知觉和回应。

人只有真切地体验这些感觉、并将它表现出来,照片才有灵魂。没有这些东西,摄影师只是过客,只是一个按快门的记录者,当中没有“自己”的存在。

所以,那些真正厉害的摄影师或是都经历过深刻的故事,或是对生活异常敏感,没有这些过去,没有那么有力,也没可能有作品中的那些深度。这是买不来、学不来、等不来的。

器材、技术是低层次的东西,那怎样才可以触及日系摄影的真面目?
――「削减到本质,但不要剥离它的韵,保持干净纯洁,但不要剥夺生命力。」

有时我会想:为什么有些摄影师的作品让人根本看不懂,却又备受吹捧;有些摄影师很勤奋不断推出作品,照片技巧完美,但一直只能充当二流。

我曾经以为那是因为运气、机缘,或是因为没有很好的营销技巧。后来再看多了那些名摄影师的传记和文字著作。感觉好像开始明白了为什么――要成为“出世”的人,首先要“入世”。

好比荒木经惟的照片,我只有看过他的文字后才慢慢看得懂他的照片。在妻子阳子死后,天空在他看来就变成了那种颜色。

好比石川v树的照片,拍照就是当时最真实的感觉,在女儿刚出生便被告知患有无法根治的心脏病时,所有的一切才会被如此真切地体会。

当然还有很多例子,当时完全看不明白,并非因为没有足够高水平的摄影技术(大师们的作品技术含量并不高),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人生经验去理解。或许摄影的本质就是修行,就像电影里的主角,只有苦涩地走过人生却还保有情感的人才可以上窥天道。日系是源于对生活最本真的体验。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热门阅读hot

Copyright © 2006-2025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