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美术生考清华 画成这样就OK啦!
现在美术生考清华的难度,大家都心里多少都有所了解,专业要求极其严格的清华风,文化课至少580左右,实在是不容易,那么,让时光回到十年前,那些考上清华的美术生,他们那个时候都画的是些什么呢?那个时候,清华的教授们,是怎么评说这些试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教授这样说:
除了在构图上有些特点以及考虑到此画的写生角度有一定的难度等因素外,在整体的色彩关系上这幅画的效果并不突出。蓝色衬布占据了构图的大半,但颜色缺少变化,背景的重颜色也多少有些脱离整体画面色调。此外白色衬布的处理也显得简单,看得出来考生对色彩的认识与掌握能力并不十分出色。考生之所以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关键在于他的认真和努力,这一点也是值得其他考生注意的。
教授这样说:
画面较为清秀、明快和写意,在考试过程中能保持如此心态实属不易,足见该考生平时还是勤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不理想之处是画面的亮部颜色,所有的亮部色彩都显得过于苍白,尤其是画面前面的白色衬布更加如此,应该对不同的白颜色加以比较,然后再区别对待。
教授这样说:
几乎没有太多的问题可说,此画的色彩关系及素描关系都表达得很充分,老练,尽管一些地方的色彩处理有失客观,如偏绿的衬布等等,但整体效果特别是自己创造出的很特别的色彩气氛是这幅画最大的亮点。
教授这样说:
绘画很熟练,很自如,也很可爱。一个考生能有如此状态和表现能力,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遗憾的是蓝色衬布画得过于蓝了以至于超越和脱离了整个画面以及考试的要求。尽管如此这张试卷画得还是很成功的。
教授这样说:
此画的最大优点就是对静物进行的成功塑造,果盘、水果、衬布等等都画得很完整,尤其是眼镜的处理更是显示出了此位考生的功力。此画的最大缺点就是所有的暗部颜色都画得太重复,太平均了,它们直接干扰和破坏了画面的整体和谐。如果暗部颜色能画得淡一点、透明一点就好了。
教授这样说:
这是一个对物体的造型特点极为敏感的考生。这一点我们已经从画中的面包、眼镜、衬布等物品的有趣描绘中感受到了。因为太多的考生在急于表达色彩的同时,放弃了对各种物体形态特征的观察、描绘和表现。
教授这样说:
画画得清楚清秀当然也很轻松,静物与画面的构图比例也安排得比较恰当,背景,衬布,水果眼镜的刻画分寸也掌握得不错,是一张比较完整的试卷。
教授这样说:
又是一个一丝不苟地把静物描绘到底的考生。同时这也是一个能以较好的成绩通过色彩考试的考生。色彩的训练需要兴趣,需要技巧,也需要摹仿,但最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耐心。
教授这样说:
用较为规范的方式学习色彩也许能尽快获得色彩知识,并顺利通过考试。但如果能在通常认为的规范基础上再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就更加完善了。这张考试试卷的最突出之处就在于作者完全超越了那种用笔触、色块、冷暖等概念性因素去认识色彩的层面,取而代之的是一件又一件、一笔又一笔不厌其烦地精心描绘,既锻练了自己,又赢得了他人的认可。
教授这样说:
考生基本有序地完成了画面要求。局部与整体的色彩关系也比较到位。衬布的结构画得不很清楚,背景的色彩比较准确,但用笔太过粗糙。眼镜的处理方式不错,也算是此画的点睛之笔吧。
PS:
那个时候,画画很好玩,学画也没有现在那么大的压力,都是兴趣小组,资料没有现在那么丰富,没有高分卷看,上一届考上三大校的学哥学姐的画都会被膜拜,在那个年代,很多的时候,画画更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当然,也有挑灯夜画,画静物,画石膏像,但,晚上不画色彩!那时候,考清华,文化分370分左右,至于专业嘛,看上面的画,里面更多是一种纯粹,不像现在的试卷很有技巧性和表现性,十年后的他们已经是这个社会,当前美术教育、设计领域的中流砥柱!
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