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美术类)
一、学校概况
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和首批“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学校始建于1953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正朝着“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迈进。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设朝晖、屏峰、之江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390亩;现有教职工3045人,其中专任教师2137人,正高级职称教师49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6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43人;目前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18965人;在读各类研究生9647人(博士研究生82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811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1人);成人教育学生13500余人;留学生980人。
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5个;具有MBA、MPA等9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具有本科毕业生免试保送研究生推荐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三年在各类高水平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国际级奖56项、国家级奖241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2018年本科生就业率为96.54%,本科生继续深造率为31.68%。
二、学院及专业介绍
我校美术类专业办在设计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设有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工业设计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为美术类专业。现有本科生1100名,硕士研究生220名;共有教职工112名,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2人,副高职称34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4名,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1名。学院建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科技部中意设计创新中心杭州分中心、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浙江协同创新平台、浙江艺术科技研究中心、浙江省工业设计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工业大学“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学科平台,学院拥有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浙江协同创新平台、浙江艺术科技研究中心、浙江省工业设计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院拥有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浙江协同创新平台、浙江艺术科技研究中心、浙江省工业设计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共建)1个、省重点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各类科研到款年均近1000万元,出版各类专著、教材70余部。学院于2006年申报成功设计艺术学硕士点,2009年申报成功设计艺术学省重点学科,2011年申报成功设计学一级硕士点,2014年申报成功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点,现已同时具备学术型、专业学位和在职研究生三个层面的高层次设计人才的培养能力。我校设计艺术学院办学实力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我校设计学科排在并列第8名,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邱均平等编著)中,我校设计学学科排名在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连续两个年度全国第9名,相对排名6.9%。2015年,我校设计学学科先后成功入围浙江省一流学科、“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学校首批八个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我校美术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专业确认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之后按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进行分专业培养。我校美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以工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特色,培养具备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拥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创新设计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胜任设计学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型、设计创意型、工程管理型等高级复合型人才。我校设计艺术学院坚持实行导师制、工作室制、以赛促学制、校企联合培养制等举措,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近年来,学生在德国红点设计奖、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国际设计美术大奖赛、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内外各类权威设计竞赛中获奖达到800余人次。我校设计艺术学院与美国、日本、英国、瑞典、德国、澳大利亚、乌克兰、波兰等知名设计艺术院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英国法尔茅斯大学、日本千叶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高校形成稳定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机制。
三、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类;招生计划210名;艺术类分文理科的省份仅面向艺术类文科考生招生,不分文理科的省份不作文理科报考要求,分省计划如下:
专业 |
学制 |
学费 |
浙江 |
山东 |
江苏 |
湖南 |
河北 |
合计 |
艺术设计类(按类招生;含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
四年 |
10350元/人·年 |
146 |
16 |
16 |
16 |
16 |
210 |
注:所有招生计划均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最后公布为准;
四、报考条件
1.符合2019年计划招生省份关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
2.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设计能力;
3.身体健康,无色盲、无色弱。
五、专业考试
按各相关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专业统一考试的报名办法、报名时间、专业考试科目等执行,我校不组织专业校考。专业成绩均采用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
六、录取原则
贯彻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考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专业考试成绩合格,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当地该专业类别当批次投档线(浙江省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以省招生主管部门规定为准),经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按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综合分相同,则按专业课成绩高低择优录取;若专业课成绩仍相同则参照当地省份相关的文化课成绩单科顺序择优录取(所在省份若无相关依据,则参照浙江省相关的文化课成绩单科顺序)。
综合分计算办法:综合分=文化成绩总分(当批次总分折算成750分制计)×50%+专业成绩(总分折算成750分制计)×50%。
英语单科成绩要求不低于75分(总分150分制计)。若英语单科成绩符合条件的生源不足,则按英语单科成绩5分一档降分录取,最高降分不超过10分。
七、其它
1.新生入学后要进行全面复查,凡与规定不符或有舞弊行为者,即按有关规定查处。
2.我校招生工作严格按照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以上所列内容如与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有不一致之处,以国家教育部规定为准。
3.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18号浙江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310032
联系电话:0571-88320032
传真号码:0571-88320501
电子邮箱:zsb@zjut.edu.cn
学校主页:www.zjut.edu.cn
招生主页:zs.zjut.edu.cn
附:专业详细介绍
1.环境设计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城市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艺术设计知识与技能,以建筑为本体,向室内外两个空间所展开的综合设计体系。学生一、二年级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及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三、四年级主要学习城市景观规划体系下的各类公共环境空间艺术造型、材料工艺等工程设计知识。整体培养学生解决专业综合问题能力,以及关注当今城市人居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关注学生在本科后的继续深造及适应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可到建筑设计院、景观设计院、城市规划部门、建设公司、设计院校等单位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及施工管理等工作。
2.公共艺术
本专业是国内新兴的艺术类专业方向,培养在开放性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相应的城市环境设计的专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艺术造型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建筑、公共园林等空间造型规律和工程设计及施工能力。主要课程有:装饰基础、雕塑基础、材料与工艺、建筑与环境设计、空间形态设计、展示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环境雕塑造型、壁画与浮雕、数码图形处理等。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3.视觉传达设计
本专业旨在培养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具有平面设计,信息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空间平面设计能力的专门人才。专业下设三个模块课程,分别为品牌整合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和多维信息设计。学生一年级以通识课程以及设计基础课程学习为主;二、三年级学习包括字体与版面设计、图形语言、动态图像、Flash动画设计、海报设计、标志与CI设计等视觉传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三、四年级进入模块课程学习,学生会从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服务设计、媒体脚本设计、视频设计、界面交互设计、用户研究、信息图形设计、空间信息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等课程中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毕业生可面向专业设计机构、互联网企业、传媒机构、设计院校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设计、管理、教育等工作。
4.数字媒体艺术
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并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领域专业知识及技能,在影视、网络、移动三大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媒体领域从事数字内容创意与制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本专业侧重培养学生在信息科技与艺术方面的整合能力、以用户为导向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为商业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的创意制作能力。核心课程内容包括: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运动规律、影视特效、数字插漫画设计、虚拟现实、游戏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等。毕业生面向影视传媒、动漫企业、游戏公司、设计机构、互联网企业等文化创意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设计、制作、管理、教育等工作。